達米恩-利拉德,這位生涯前半段時間都與忠誠二字掛鉤的三分殺手,在進入職業生涯后半段之后,他開始明白總冠軍的價值,于是選擇東游雄鹿聯手字母哥。
而在度過一個磨合不佳的賽季之后,本賽季他對于冠軍的追求依舊足夠熱烈,在賽季中期遭遇血栓之后強行選擇復出。即便如此,上天還是沒有選擇眷顧他,季后賽無對抗倒地之后,基本預告了他將缺席下賽季大部分甚至全部比賽。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在利拉德倒下之后,基本就已經注定了他和雄鹿直接的分手局面。但即便如此,從球隊視角來看,雄鹿更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在現有陣容基礎上盡力尋找機會。
根據目前報道,雄鹿選擇裁掉利拉德,后續合約還剩下兩年,合約剩余金額還剩1.13億。
很明顯,白白失去利拉德對于雄鹿來講必然是一筆損失,但另一方面來看,利拉德被放棄可能迫使雄鹿重新審視球隊局面,管理層是否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挖掘出一些過去犯下的錯誤,然后探索出優化路線。
只是從個人視角來看,我對于里弗斯執教的球隊很難有太多創新期待。只是現在正值雄鹿特殊時期,或許會出現一些特殊選擇。以下,我們來討論雄鹿新賽季的幾個問題,看看雄鹿該如何填補利拉德的缺口,甚至于在他離隊之下,雄鹿能否找到一些潛在的進步機會。
第一個問題來自于球隊的投籃選擇。
上賽季雄鹿三分命中率高居全聯盟第一,出色的投射是他們賽季后半程能夠翻盤的原因之一。但球隊三分出手次數僅僅排名聯盟第十八,高效命中率下,產量卻并不夠好。這里就有一個假設了,如果雄鹿選擇增加三分出手數,局面會不會不一樣呢?
對于這些未知的內容,我們永遠無法得知結果,只是在凱爾特人、勇士這些三分大隊取得成功之后,我們很難不對雄鹿這一方面完全不去預想假設。結合聯盟走勢來看,通常球隊選擇三分球作為主要進攻防守,關鍵原因在于這種進攻模式帶來的得分爆發力。
在現今三分狂潮下,一支球隊即使在最后一節落后20分,也可能在幾分鐘內靠著三分火力將局面扭轉,這正是越來越多球隊追逐三分的關鍵。
而從對手視角來看,要擊敗那些大量且高命中率的三分大隊,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具備驚人的得分速度。只是在頻繁出手遠距離投籃的選擇下,勢必意味著命中率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因此,如果一支球隊打算大量出手三分,那么他們必須確保足夠的外圍出手空位機會。
參考勇士,他們在本賽季常規賽中擁有全聯盟最高的助攻比例,而這一部分主要歸功于庫里的進攻牽制,讓格林能在多打少局面下找到空位射手。以雄鹿來看,他們也可以模仿這種模式,因為他們也擁有一位能夠吸引對手防守的進攻大核:字母哥。
雖然字母哥和庫里影響比賽的方式不同,但他們都能為隊友創造出優質進攻機會。
之所以選擇這種模式,關鍵在于球隊失去第二得分手利拉德之后,他們必須創造出額外的變化之處。雖然球隊近幾年戰績平平,但字母哥依舊是頂級得分大殺器,但即便他每場比賽拿下30+得分,球隊能否穩定贏球依舊是個未知數。
如果能夠得到大量三分機會,并保持不錯的命中率,那雄鹿自然可以掩護其他方面的進攻問題。而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字母哥必須真正轉變成控球前鋒,在這個體系中,他的任務就是創造出兩種出手機會:
一是他自己高效率的兩分球,二是隊友高效率的三分球。
此外,雄鹿也必須了解,字母哥不可能包辦所有創造得分機會的任務,因此他們需要其他持球手能夠攻筐,然后將球分給外圍射手,讓射手們能夠借助掩護跑位獲得出手機會,依靠擋拆掩護來優化射手的出手環境。
于是就來到第二個值得討論的內容:沒有了利拉德,雄鹿的進攻傳導能否加強呢?
參考季后賽的對手步行者,雄鹿的球風和他們完全是兩種模式。步行者在常規賽場均助攻數排名聯盟第三,反觀雄鹿,他們在助攻榜單上僅僅排在第20位。
這不由得讓我們思考,買斷利拉德,是否能夠逼迫雄鹿走上另一條路,成為一支更具團隊性、更強調球權流動的新球隊?當然,如果字母哥順利留隊,那么他的使用率依然會很高,但在沒有利拉德在關鍵時刻救場的情況下,這是否會改變球隊進攻理念呢,或者,他們至少應該把場均助攻數據提升到聯盟中上游水平。
當然,前提是字母哥沒有離開,而下賽季的雄鹿依舊在追求勝利,而不是直接擺爛。
同為東部對手,步行者展現出來的球權流動和組織串聯是他們連續兩年打進東決的最大優勢。他們不是為了傳球而傳球,更多是為了戰術意圖而服務的傳導,在傳球后迅速殺入籃下,或者是在傳球后馬上設立掩護制造換防機會。
這樣的先進打法體系,圍繞哈利伯頓這位新晉明星后衛運轉,球隊進攻開始越來越難被限制。而相比于球隊整體,最讓人深刻的,是步行者球員對于自我角色的理解,他們有哈利伯頓、西亞卡姆、內姆布哈德、麥康奈爾幾位持球人,也有內史密斯、托平、沃克、謝潑德、特納(雄鹿)等功能型球員。
球隊每個人都足夠清楚自己的球隊定位,也樂于接受角色安排,場上不爭功,場下不搶戲,足夠團隊,足夠融洽。
只是對比雄鹿來看,步行者沒有字母哥之類的超級巨星,這或許是他們不得不建立一套依賴球權流動的團隊體系。而雄鹿最近幾個賽季確實是過于依賴明星球員來推進進攻了 ,恍惚之間似乎已經忽略了傳導流動的價值。
而如果他們還想留在爭冠行列,不論這個目標對于他們有多不切實際,現在他們都勢必做出一些改變。而這其中最關鍵的變數,還是在于如何使用字母哥或者未來他離隊之后的第二位核心,以及更重要的是,這些球星愿意接受這樣的使用說明書。
而在重新確立進攻目標之后,最后一步就來自于防守端了。
回看雄鹿的奪冠賽季和最近幾個失敗賽季,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攻防效率,奪冠賽季的雄鹿在攻防兩端均是位居聯盟前十水平,而在最近失敗的兩個賽季,球隊的防守價值均在前十之外。所以問題就出現了,沒有利拉德的雄鹿,還能再次成為一支以防守立身的球隊嗎?
當我們回憶霍樂迪在雄鹿的成功,他帶來的最大價值,就是雄鹿讓幾乎找不到可以被針對的防守短板,但這樣的價值在利拉德來到球隊后便逐漸被淡化。
我們并不是批評這筆交易,只是要明確一點,利拉德的到來改變了雄鹿的特質。利拉德來到雄鹿的第一個賽季,球隊防守效率排在聯盟第19,而經過一個休賽期針對防守弱點優化后,本賽季提升到聯盟第12。
而如今在放棄利拉德之后,雄鹿是否能重新找回那種防守特質,甚至是重回聯盟防守前十水平呢?
這個問題目前無法確定,畢竟球隊新賽季的穩定陣容都還未確定,但能夠明確的是,球隊放棄一位身高188的小后衛,已經能夠解決一部分防守問題了。
參考季后賽對位步行者,雄鹿為了避免防守輪轉失位而選擇全面換防,而這直接導致了利拉德必須防守西亞卡姆、特納之類的大個子,這也是雄鹿一直以來都沒有能夠解決的防守問題。而這一環也連帶產生了蝴蝶效應。當大洛試圖幫利拉德換防時,往往會暴露出一段真空地帶,然后被對手輕松突破得分。
這并不是針對利拉德一人,而是他這一類小后衛在防守端本就容易被針對,這也是現代NBA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
那么,當利拉德這個防守短板被排除之后,雄鹿會發生什么呢?
我們參考首輪系列賽第五戰,在雄鹿被逼到懸崖邊緣之后,利拉德因傷無緣出戰,看似球隊缺少二當家,但他們卻打出了和預期完全相反的內容。當場比賽雄鹿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靜和團結,一直將比賽拖到了最后時刻,最終以一分之差惜敗出局。
從這場比賽來看,沒有利拉德似乎讓雄鹿打出了前幾場最為欠缺進攻內容,盡管他們還是輸掉了比賽,但這其中的優勢絕對不容忽視。
最后強調一點,并不是說沒有利拉德的雄鹿就一定會更強,但沒有他之后,雄鹿確實解決了一些看似沒有答案的問題,而現在來看,利拉德離隊已成定局,或許會是雄鹿的又一次機會也說不定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