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3日訊(記者高艷云)證券業監管高壓態勢未減。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監管針對券商及其從業人員開出的罰單高達164張,波及64家券商,其中被罰從業人員多達138人。
引人注目的是,“個人+機構”的雙罰制近乎標配,對同一違規事項實施“三級追責”(當事人、分支機構、上級公司)的案例亦開始出現,懲戒力度持續加碼。
投行保薦業務、違規炒股、投顧業務三大領域成違規高發區,保薦業務違規罰單有49張,占券商罰單總量的29.88%,該業務為違規重災區;違規炒股相關罰單超過22張,部分從業人員利用管理權限實施內幕交易;投顧業務違規罰單超14張,投顧業務合規化運營亟待強化。
上述三類違規反映出證監會“強監管、零容忍”的政策延續性,尤其對投行業務全流程、人員執業行為、適當性管理等領域保持高壓態勢。
違規罰單波及64家券商
易董數據統計顯示,中信證券有7張罰單;2家券商各有6張罰單在身,分別是華安證券與平安證券;8家券商各有4張罰單,分別是東方證券、光大證券、華西證券、五礦證券、民生證券、東北證券、浙商證券、國泰海通。
13家券商各有3張罰單,分別是國投證券、中銀證券、東興證券、國信證券、申港證券、國盛證券、天風證券、國元證券、中信建投、中天證券、開源證券、渤海證券、華英證券。
16家券商各有2張罰單,分別是金圓統一、江海證券、中泰證券、中航證券、粵開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華興證券、華林證券、信達證券、方正證券承銷保薦、中金公司、華龍證券、廣發證券、國都證券、萬和證券、華源證券。
23家券商各有1張罰單,包括長江證券、國聯民生、華創證券、華泰證券、太平洋、華鑫證券、華福證券、中金財富、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德邦證券、國金證券、銀泰證券、國海證券、西南證券、麥高證券、興業證券、第一創業、招商證券、東吳證券、湘財證券、中郵證券、華泰聯合、宏信證券。
138名從業人員遭罰
部分券商罰單之所以較多,與監管對個人與機構“雙罰”,甚至“三罰”,即三級追責,違規當事人、所屬分支機構以及上級公司。
上述罰單中,65家券商或分支機構直接遭罰,違規遭罰個人多達138人。
此外,從罰單處理人來看,證監會出具罰單19張,深交所出具罰單16張,浙江證監局出具罰單15張,安徽證監局出具罰單14張,深圳證監局與上交所均出具罰單11張,上海證監局出具罰單10張,北京證監局出具罰單8張,江蘇證監局出具罰單7張,湖北證監局與中證協均出具罰單5張,江西、廣東、重慶三地證監局均出具罰單3張,廈門、黑龍江、吉林、海南、河北、四川、陜西、遼寧、山東均出具罰單3張,福建、湖南、廣西、天津、甘肅、山西六地證監局,以及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分別出具罰單1張。
保薦投行罰單占比超三成
就違規類型來看,投行業務違規比例較高,相關罰單多達51張,占比為31.1%,涉及保薦(49張)、持續督導等細分業務;違規炒股罰單有22張,投顧違規罰單有14張。
值得關注的是,投顧罰單顯著增多,違規細分類型包括:未簽協議提供投資建議,推廣、客戶回訪環節記錄留存不完整,直播過程中存在涉及具體證券的投資建議,協議到期后仍提供投資建議,以及無證展業等。
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規范罰單超過5張,營銷違規、違規承諾保本收益、提供測評答案、私下接受投資者違規買賣證券等罰單均超過4張。
其他違規行為還包括飛單、合規管理不到位、第三方招攬客戶、違規操作客戶賬戶、無證展業、私募基金托管、變相融資、返還傭金或獎金、私自銷售私募產品、財務顧問違規、不當營銷,以及違規為客戶之間的融資提供便利等。
值得注意的是,若證券從業人員在所屬公司管理級別較高,往往在違規炒股的同時,涉嫌內幕交易,利用較高管理權限知曉內幕信息。
就處罰類型來看,出具警示函、書面警示是處罰主要類型,有103張罰單,責令改正類罰單有20張,監管談話與行政處罰均有11張,通報批評有8張,暫不受理業務申請有3張,暫停執業有2張,約見談話、警告處分、暫停辦理業務、公開譴責、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市場禁入與行政處罰,以上罰單各有1張。
分類評價新規強化“綜合懲戒”
為了強化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綜合懲戒,更好落實"打大打惡"的要求,證監會近日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釋放強烈信號。
一是,將下調評級范圍進一步擴展至"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為在實踐中對重大惡性案件下調公司評價結果預留空間。
二是,按照"過罰相當"的原則,適當提高了"資格罰"紀律處分扣分分值,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進一步強化"資格罰"自律管理手段的制度震懾。
三是,適當優化了行政處罰扣分分值,使其分值梯度與其他扣分項和加分項保持總體均衡。
通過以上修改,有利于充分有效運用自律管理措施、行政監管措施、行政處罰和下調評級等多種監管手段,從嚴打擊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也有利于促進分類評價結果更好反映公司合規風控和功能發揮的整體情況。
上半年券商罰單全景圖清晰勾勒出監管“強監管、零容忍”的持續脈絡,尤其對投行全鏈條、人員執業操守、適當性管理等核心領域保持高壓。伴隨分類評價新規對“資格罰”和綜合懲戒的強化,證券業合規成本將持續攀升,機構風控能力面臨更嚴峻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