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部與廣東省體育基金會簽署《香港賽馬會支持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廣東賽區合作備忘錄》。受訪者供圖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的紀念日,這一天的沙田馬場尤為熱鬧,一年一度的“香港共慶回歸賽馬日”活動如約而至。約6000名內地游客到場觀賽,相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他們融入這片歡樂的海洋中,共同見證香港“馬照跑”的繁榮景象。
近年來,憑藉“一國兩制”優勢及香港賽馬會(馬會)的國際化特點,馬會積極投身于國家體育盛事。在相繼支持2008北京奧運會、2010廣州亞運會和2022杭州亞運會的馬術項目籌辦工作之后,如今又繼續全力支持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廣東賽區賽事,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十場精彩賽馬慶回歸
一匹匹賽馬,像是一道道閃電飛馳而過,如驟雨般急促的馬蹄聲,每一聲都像是敲在觀眾心上,他們或是站起、或是揮手,為自己心儀的馬兒吶喊助威。每當賽馬沖過終點,現場便會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整個馬場都在為勝利而歡呼……7月1日,香港賽馬會在沙田馬場舉辦了“香港共慶回歸賽馬日”活動,以豐富多彩的賽馬賽事和互動體驗,與市民及游客共慶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
賽事當日,沙田馬場不僅上演了十場精彩的賽馬賽事,更推出了多項慶祝節目和互動環節,營造了熱烈歡騰的節日氛圍。現場觀眾不僅欣賞到了精彩賽事,還參與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和互動節目,感受到了回歸慶典的喜悅與香港多元文化的魅力。
當天的焦點賽事為“香港回歸杯”和“粵港杯”。其中“香港回歸杯”最終由游達榮訓練、潘頓策騎的“光年魅力”勝出;“粵港杯”則由文家良訓練、黃智弘策騎的“英雄豪杰”奪冠。
有入場觀眾表示,“香港共慶回歸賽馬日”不僅是一項體育盛事,更是香港社會各界共同慶祝回歸的重要活動之一。28年來,世界級的香港賽馬不但是本地最受歡迎的觀賞體育運動,更是香港國際都會形象的重要標志。它彰顯了賽馬運動作為香港獨特文化符號的廣泛吸引力,同時也象征著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繼續保持其獨特魅力和活力。
賽馬運動傳遞正能量
策馬揚鞭、矢志篤行,賽馬運動傳遞正能量。多年來,馬會憑借其在國際馬匹運動賽事籌辦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國際化優勢,積極投身于國家體育盛事,充分發揮著連接世界與祖國體育的橋梁作用。
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馬會作為該項目的主要協辦機構,興建先進的馬術場館及設施。此后,在2010年廣州亞運中,馬會參與馬術項目場地建設(即從化馬場前身),提供獸醫和馬匹運送等服務,并協助國家聯通國際機構以建立內地首個獲國際認可的馬匹無疫區。在2022年杭州亞運上,馬會為馬術項目提供技術支撐。
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紀念日當天,馬會宣布全力支持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以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的廣東賽區賽事,充分體現了粵港血濃于水的兄弟情誼,更是馬會與內地各級政府深化體育合作、共謀發展的有力象征。
據悉,全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十五運會將于今年11月9日至21日舉行。今年,粵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辦全運會及殘特奧會。其中馬術項目將于今年11月10日至19日在深圳市光明區舉行,殘特奧會將于今年12月8日至15日舉行。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表示,“期望馬會的參與不僅為十五運會的成功舉辦作出貢獻,而且能進一步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馬術運動,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國在體育領域的卓越標準和良好聲譽,為所有參與者留下美好回憶”。
亮點
助力鄉村振興從化馬場明年開啟常規速度賽馬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印發,提出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粵港兩地在體育事業上的合作便已展開,而《綱要》更是為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其中包括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大灣區世界級馬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馬會貫徹落實國家《綱要》目標、農業農村部及國家體育總局于2020年共同發布的《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及2021年與廣州市政府簽署的框架合作協議,積極推動國家馬產業鏈全面發展,以支持國家鄉村振興、文化旅游與經濟發展。
2024年,馬會與廣東省體育總會續簽了《關于“粵港杯”賽馬活動的合作備忘錄》,雙方繼續合作舉辦“粵港杯”,延續這項自2014年起在香港舉辦的賽事,進一步推動粵港兩地體育文化交流及粵港澳大灣區馬產業發展,計劃將賽事納入廣東從化馬場的常規賽程。
據了解,馬會將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在從化馬場啟動常規速度賽馬,展示世界級的賽馬運動。這一舉措不僅提升大灣區賽馬運動國際影響力,更以頂級賽事為引擎,拉動區域經濟,創造就業,打造國家馬產業和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生動范例。
攜手
緊密合作培育賽馬人才提升粵港馬術競技水準
馬會成立以來,在就業、慈善、教育等方面也作出了積極貢獻。近年更通過“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為在巴黎奧運、全運會等大型運動會上獲得獎牌的香港運動員提供現金獎勵,激勵運動員追求卓越。
此外,馬會的義工團隊積極參與各項體育賽事的服務工作。不僅在重大體育賽場提供志愿服務支持賽事運作,還通過專業技術和社會服務支持馬術項目的順利進行,彰顯了馬會對體育和社區的全面支持。
馬會長期支持馬術運動發展,不僅通過轄下各公眾騎術學校作為平臺推動馬術運動發展,更以“香港馬術精英計劃”培育精英馬術運動員,推動香港馬術在國際賽事中取得佳績。在杭州亞運會中,馬會支持的中國香港馬術隊勇奪兩枚獎牌,當中包括中國香港歷來首面亞運會盛裝舞步團體銅牌,創下香港馬術新里程。
馬會與廣東在賽馬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也日益緊密。今年7月1日,馬會與廣東省黃村體育訓練中心(黃村訓練中心)簽署合作協議。馬會將投入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與黃村訓練中心共同使用馬術場地設施和設備。廣東省體育局局長崔劍表示,通過共用馬術場地和共同培育人才,有助推動提升粵港馬術競技水準,為大灣區培育更多征戰國際賽場的頂尖騎手,為體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的新動能。
采寫:南都記者劉賢沛呂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