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所以王毅外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第十三輪中歐高級戰略對話上,不僅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還與歐盟外長卡拉斯進行會晤。
但是,在歐洲主場上,歐盟外長卡拉斯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善意,而是一上來就給我國施加壓力,要逼我國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進行二選一的選擇。
具體來說,卡拉斯聲稱,中國不是歐洲的對手,但在安全問題上,中歐關系日趨緊張,因為中國企業是莫斯科的“生命線”,支撐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隨后,卡拉斯開始點我國了,妄稱,中國為發生在歐洲的一場戰爭創造條件,同時又尋求與歐洲發展更為密切的關系,這是自相矛盾的。
很明顯,卡拉斯這就是在變相警告我國,要么繼續“支持”俄羅斯,要么偏向歐盟,否則中歐關系可能會疏遠。
對此,我們想說,卡拉斯的邏輯根本站不住腳,我國一直嚴格控制軍民兩用物資出口,且我國作為中立方,有權利與俄烏任何一方進行正當貿易往來,所謂的“中國企業支撐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完全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抹黑。
卡拉斯之后,馮德萊恩當著王毅外長的面,盡管不像歐盟外長那樣不友善,但是也沒有多大的善意,在談到中歐共識的時候,只是強調“共同應對氣候問題”和“繼續奉行一中政策”,并沒有否認“中國企業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對于歐盟兩高層官員如此涉華表態,王毅外長一句話擲地有聲,非常不簡單。
王毅外長表示,中國不是美國,歐洲不應該用美國走過的道路鏡像中國。當前,歐洲面臨的各種挑戰,都不是來自中國,中歐應該相向而行,希望歐方積極務實對華政策,切實恪守一中原則。
王毅外長這番話,特別是“中國不是美國”一句話,點出問題的本質所在,擲地有聲。
其實,歐洲看待中國,就是站在鏡像美國的基礎上,認為中國崛起,也會像美國一樣,主宰歐洲,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卡拉斯讓我國二選一的背后,其實也是“中國威脅論”作祟,潛在認為中俄威脅整個歐洲的利益走向。
王毅外長最后給歐洲的忠告就是理性務實看待中歐關系,積極推動中歐合作往來,如果歐洲還是一意孤行,與中國作為,最終只能是兩頭受賭。畢竟特朗普對歐洲很不友好,中歐友好合作才是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