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報道,不久前,立陶宛議會議長紹柳斯·斯克韋爾內利斯表示,他同總理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的看法一致,都認為立陶宛與臺灣之間的合作預期并未實現。斯克韋爾內利斯近日在接受當地電臺采訪時說:“(臺灣方面)當初的宣傳很大,預期也很高。現在我們本應該在立陶宛有五家芯片工廠,在經濟合作上實現巨大突破……但我們什么都沒看到。”他強調,對臺的“過度樂觀”是一種“冒險行為”。
立陶宛議長(資料圖)
早在2023年臺灣的工業研究院就與立陶宛企業簽署了半導體合作協議,但是因為一系列變故,該項目的施工一度中斷,雖然經過立陶宛政府的積極協調最終復工,但是項目至少要延期三年才能完工。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斯克維爾內利斯對記者表示,如果按照當時的宣傳來看,現在立陶宛至少應該擁有5家新建的半導體工廠,但是現在卻什么都沒有。斯克維爾內利斯的話也揭開了臺灣所謂“金元外交”的真面目。
立陶宛不僅將中國列為其國家安全威脅,還退出了中國主導的“中歐17+1”合作機制甚至還越過了“一個中國”的原則紅線,高調宣布允許臺在立陶宛首都設立“代表處”。面對立陶宛這挑釁的行為,中方立即對其這番行為表達了強硬了不滿,并將兩國的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這次雙邊關系降級是給立陶宛次警告,也是給立陶宛的機會;只要其之后不再踩紅線,雙方還有“破冰”的可能。可立陶宛卻似乎沒有將這次機會放在眼里,繼續在紅線上搞事情。
近日,立陶宛國防部長薩卡利埃內與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在馬尼拉舉行聯合發布會,宣布兩國簽署了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還屢屢炒作所謂的“地區安全問題”并“碰瓷”中國。綜合歐洲新聞網和路透社報道,兩國此次簽署的備忘錄涉及加強網絡安全、海上安全及彈藥生產等防務合作,旨在應對中俄等在各自地區日益加劇的“威脅行為”。薩卡利埃內大肆渲染稱,立陶宛對中俄朝伊構成的“軸心”感到擔憂,這需要“民主國家”作出統一回應。
立陶宛與菲律賓防長會面(資料圖)
事實上,對于立陶宛來說,作為一個東歐小國,不遠萬里來到菲律賓簽署所謂防務合作備忘錄,究竟是讓菲律賓協防立陶宛?還是立陶宛準備協防菲律賓?這個問題,首先必要搞明白。不過,從雙方簽署之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來看,大概率是立陶宛準備協防菲律賓。這一點在立陶宛防長薩卡利埃內的講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薩卡利埃內肆無忌憚的聲稱,立陶宛對中俄朝伊構成的“軸心”感到擔憂,這需要“民主國家”做出統一回應,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威脅我們,我們就必須聯合起來保衛自己。
立陶宛2024年的軍費已占GDP的2.6%,大幅超過北約原本設定的2%目標,如此龐大的投入,有多少真正轉化為有效防御能力,又有多少流入了軍工利益集團和相關政客的口袋,外界難以看清。即便防線如期建成,在無人機偵察和精確打擊主導的現代戰爭形態下,這種依賴傳統地雷的防御體系價值幾何?潛在對手完全有能力規避或從空中突破,而若無戰事,它們將成為邊境長期的安全隱患和摩擦點。
立陶宛防長對中國臺獨不友善(資料圖)
分析人士表示,菲律賓此次與立陶宛簽署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也是其構建外部支持網絡的一部分。通過與立陶宛之類的歐洲國家合作,菲律賓希望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南海問題上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同時也為自身獲取更多先進技術和軍事資源。其次菲律賓國內部分政治勢力受美國影響,試圖借助外部力量制衡中國在南海的影響力。美國長期在南海進行軍事活動,鼓動盟友和伙伴國參與其中,菲律賓在美國的戰略誘導下,逐漸偏離與中國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的軌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