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河潺潺映古今,陣陣弦歌憶偉人。強國復興今正是,薪火相傳赤子心。”一曲氣勢恢宏、情感真摯、唱腔優美的評彈開篇《足跡·憶陳云》表達出對陳云同志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切緬懷陳云同志偉大光榮的一生,陳云紀念館與上海評彈團共同創作的評彈開篇《足跡·憶陳云》于近日正式發布。把評彈藝術形式與偉人生平業績呈現融合凝練,精心編排創作,深情講述了陳云同志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建立的不朽功勛。
陳云同志一生鐘愛評彈,被評彈界親切地稱為“老聽客”,他對評彈藝術的親切關懷與指導,至今仍在深深地影響著評彈界,推動著評彈事業的發展。
陳云紀念館始終把評彈藝術作為彰顯偉人精神風范和紀念館人文特色的重要元素。評彈這一江南雅韻已深深融入紀念館的基因,紅色文化之魂與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在悠揚的評彈聲中相得益彰。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20周年之際,通過偉人鐘愛的評彈樣式,來展現其崇高精神風范、豐富領導經驗、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陳云紀念館和上海評彈團乃至評彈界的共同心愿。
《足跡·憶陳云》全篇240余字,時長近6分鐘,以陳云紀念館學術研究成果為唱詞基礎和框架,凝練勾勒出陳云同志偉大、光榮的一生,藝術化地呈現了他在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中,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和勝利,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和鞏固,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和發展,建立的不朽功勛。
在作品創作過程中,主創團隊秉持政治性、文學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原則,在唱詞編寫、曲調編創、藝術演繹中,兼顧宏大敘事與細膩情感。唱詞主題鮮明,精煉概括偉人生平,語言感染力強;編曲從蔣調、薛調、陳調等傳統流派唱腔入手,輔以創新音樂設計,力求在傳統韻味中透出時代新意,在守正創新中貼近群眾,使聽眾在評彈藝術魅力和偉人生平業績表達的相得益彰中,在真理力量與人格力量的交相輝映中,走近歷史,走近偉人。
《足跡·憶陳云》由陳云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黎洪偉策劃,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作曲及演唱,陳云紀念館副館長范偉成、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上海市曲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杜竹敏作詞,著名音樂人彭程編配,既是陳云紀念館與上海評彈團的又一成功跨界合作,也是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20周年的一份藝術獻禮。
原標題:《評彈新聲憶崢嶸薪火相傳赤子心,《足跡·憶陳云》正式發布》
欄目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郭劍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