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護航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一老一小”,“一老”連著“夕陽”,“一小”連著“朝陽”,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昭通市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導致9.07萬名兒童因父母“缺位”留守家中。近年來,昭通市采取“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方式,聚焦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積極探索聯動融合發展模式,把群眾所“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所“能”、志愿者所“長”緊密結合,推動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精準化、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舉措織密關愛網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昭通市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擔當篤行,聚焦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四全六有”目標,持續落實精準排查、動態管理、結對幫扶、分類施策等關愛保護措施,確保留守兒童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先后印發《昭通市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關于做好留守兒童寒暑假期集中托管服務的工作方案》《關于全覆蓋常態化開展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試點工作方案》,并全力推動落實,將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納入各縣(市、區)、市直各責任單位綜合考核和定期督查內容。
同時,協調多部門積極行動,全面織牢關愛保護網,確保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到位。全市留守兒童全部落實“受托管理”結對幫扶責任人,監護確認書動態簽訂率達100%。制作44個分學段的預防性侵標準課件進行試講推廣,多方聯動開展留守兒童關愛系列活動,打造關愛品牌,逐步形成“部門—校園—社會機構”的聯動模式,為留守兒童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愛心媽媽”溫暖相伴
昭通市委社會工作部會同市婦聯積極鏈接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建立了由市委社會工作部統籌、婦聯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志愿服務機制,形成婦聯“呼”、部門單位“應”的聯動體系。按照“一盤棋謀、一條心悟、一股勁做”的原則,全力構建多部門協同聯動、“愛心媽媽”分層幫扶、行業部門規范管理及培訓賦能四項工作機制,共舉辦線上線下“愛心媽媽”培訓班21場,培訓1.5萬余人次,評選“最美愛心爸爸媽媽”85人。昭通市“愛心媽媽”結對關愛已有16年歷程。2009年,威信縣組建“灣子代理媽媽志愿服務隊”,該組織在2015年獲得“全國100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榮譽稱號。2014年,綏江縣組建“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經過多年的實踐,該項目獲評2021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在2021年、2022年相繼獲評云南省第一屆、第二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和銅獎。
今年,市、縣兩級啟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三年行動。昭通市發布“愛心媽媽”招募令,共招募8710名“愛心媽媽”,以“一對一”“多對一”方式結對幫扶4.3萬余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在節假日開展集中關愛服務活動3215場。彝良縣采取“2+2”結對模式,由當地婦聯提供“媽媽式”關懷,講師團和禾心社工提供“專家式”輔導,以“媽媽式”“朋伴式”“專家式”關愛形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鎮雄縣木卓鎮創新建立“愛心媽媽之家”互助托育模式,讓孩子感受“媽媽”溫情,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因此獲得不同程度提升。
常態化開展社工活動
昭通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市社會工作聯合會、當地政府部門、教育機構以及相關社會組織,共同開展了旨在為昭通市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學業輔導以及生活關懷等多方面支持的“留守兒童關愛計劃”。通過組織專業的社工團隊深入學校和社區,開展定期家訪和小組活動,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充分發揮昭通市社會工作聯合會在項目管理、人才培育、資源整合上的優勢,對各縣(市、區)社會工作者進行專項培訓,引導社會工作者提供專業服務。今年以來,已累計開展兒童關愛賦能培訓30場。積極對接省內外相關社會組織,圍繞興趣愛好培養、安全防護知識培訓、閱讀陪伴、“四點半課堂”和“周末課堂”等志愿服務項目,為兒童假期陪伴、學科教育、心理慰藉等方面提供公共空間。截至目前,全市51家專業社會組織主動參與,累計開展活動1800余場,服務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近5.2萬人次,惠及3萬余個家庭,間接受益群眾達17萬余人次。在2024年“中華慈善日”和“99公益日”期間,全市動員本地企業、在外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組建1115支隊伍,發起“一起捐”志愿服務活動,所籌善款用于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關愛陪伴及幫扶服務。
用愛護航留守兒童成長
“以前一到假期,為了防止孩子因到處亂跑發生意外,我和孩子的爸爸至少要有一人回家陪孩子。”一名家長說,“自從今年有了集中托管服務,我們這種在外打工的家長,心里更踏實了。”
為解決孩子在假期無人照看的問題,昭通市按照“管護有人、學業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護、 活動有家”的目標,將場地寬敞、功能齊備、安全有保障的中小學校、“兒童之家”、村(社區)“兩委”辦公用房、社會福利院和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整合為假期集中托管場所,開展為期30天、每天5至6個小時的集中托管服務。昭通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民政局、共青團昭通市委以返鄉大學生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吸引2000余名返鄉大學生、 教職工、社會愛心人士報名參與。教育體育、民政等部門與志愿者戶籍所在地聯合對志愿者進行審核,把好志愿者“入口關”。同時,對志愿者開展心理健康、安全管理、應急救護、自我保護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志愿者的服務能力。每個集中托管點均成立了志愿服務小分隊,形成由所在托管學校的校領導或“兒童之家”所在的村(社區)干部擔任隊長負責安保、家長負責接送的閉環管理模式。 托管點按照“活動為主、學業為輔”的原則,開設了智力開發、體育鍛煉、勞動教育、寫字繪畫、音樂舞蹈、詩歌朗誦、安全教育等課程,讓孩子們享受暑期的快樂時光。僅2024年暑期,全市共開放集中托管點752個,服務留守兒童2.9萬余人,共招募5054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在魯甸縣火德紅鎮中心小學服務的返鄉大學生李理念表示:“這次志愿服務的工作內容很具體,能夠把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基層實際需要結合起來,我覺得很有意義,孩子們很開心,我們也收獲滿滿。”
來源/昭通日報 通訊員 錢順凡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何淑倩格 編輯/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