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董鑫
7月3日,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發表午餐演講,并回答記者提問。
如何看待未來的中美關系走向?
“我是樂觀的。因為中國人民、美國人民都希望有一個友好的、美好的中美關系,世界各國人民也都希望看到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劉建超回應。
對于“中美必戰”的論調,劉建超明確表示,他不這樣認為。
他表示,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都是愛好和平的人民。歷史給了我們太多教訓,不可想象中美之間兵戎相見,奉勸那些崇尚武力、崇尚肌肉的政治家,放棄這種好戰尚武的一些言論,停止挑撥沖突和矛盾。
美國上一屆政府領導人在即將結束任期的時候說, “ 我 任期 最大的成果,是把中國落得更遠了 ”。
“踩著別人、壓制別人才取得這種所謂的‘成就’,我覺得不值一提。”劉建超說。
他指出,任何國與國的關系必須是合作共贏,不能搞你輸我贏,不要把對方輸作為自己的目的。我們可以競爭,但“把別人甩得更遠”不應該是目的,而是應該讓自己走得更快、變得更強。
“中國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發展好自己,讓我們人民幸福起來,讓我們人民都過得更好。我們也希望世界各國人民都做都過得更好,希望美國人民過得更好。現在以鄰為壑、互設壁壘、互設門檻,最后既傷害對方也傷害自己。”劉建超說。
對于“中國威脅論”,劉建超指出,散布這種言論不是對中國的認知不夠,就是有意而為之,是在煽動對抗,擴大分歧。
“中國絕不會輸出動蕩紛爭,自毀發展的大好機遇。”劉建超說,國際上無數教訓也警醒我們,大國依靠強大實力對外擴張、爭奪霸權,最終都難以持續。中國的老祖宗早就告訴世人“國雖大,好戰必亡”,今天我們更不會選擇走入這樣一條死胡同。
他指出,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夠把自己的利益保護好,不能把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護好,這個國家政府是失職的,任何國家都不會這么做。
“別說是大國,小國也要抗爭,不屈服于外來的侵略。不能夠把挑釁視為維護國家主權,把維護自己的主權視為脅迫,沒有這樣的道理。在這些問題上,中國相信對話,中國相信協商,中國相信外交的手段。”劉建超說。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將隆重舉行紀念活動。
劉建超應詢介紹,有關安排都在有序進行,來自世界各方面愛好和平國家的領導人、各界人士都將出席,也將邀請一些政黨的領導人來華出席不同場合的紀念活動。
“80年在一個人類發展過程中也是一個很長的周期。回過頭來看,人們在1945年的時候,所憧憬希望的是持久的和平,恰恰在80年之后,我們又看到了傳統安全威脅的回歸。借著這樣一個機會,世界人民坐在一起能夠思考,我們如何實現全球有效的、長期的安全架構,確實保障和平。”劉建超說。
劉建超表示,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我們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與周邊國家共同努力,推動亞洲總體實現了長期穩定的發展,實現了今天的繁榮,這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沖突動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亞洲國家共同探索,形成了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亞洲安全模式,這值得世界其他地區借鑒。
劉建超說,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源于自身文明的傳承、源于時代發展的要求、源于國家的戰略選擇。
唐朝時中國最龐大的駱駝隊、明朝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走出的是絲綢之路,而不是殖民之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經歷了百年屈辱與戰亂,我們不會忘記戰爭的慘痛創傷,更銘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訓,絕不將自身的遭遇強加于別人。
和平發展已經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已經上升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志,它也是中國人民的追求。
“和平發展道路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都沒有走過的道路,沒有模板可以遵循,中國將銳意前行,因為這條路一定能夠走得通。”劉建超說。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