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全面崛起,國際社會越來越擔心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認為中美必有一戰。對于這樣的觀點與擔憂,中方高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3日,我外聯部部長劉建超在世界和平論壇發表講話時表示,中美兩國人民都是愛好和平的,中美之間的兵戎相見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不認為“中美必有一戰”。
劉建超還進一步表示,一旦談到中美關系,外界就會聚焦臺灣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方立場清晰,我們正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但絕不會允許“臺獨”。如今主動權在中方這邊,什么時候采取什么樣的措施,由大陸自己決定,美方必須尊重中方的主權,必須恪守在臺灣問題上的重要承諾。
雖然劉建超部長處處在強調和平,但這并非中方示軟示弱。這兩個“必須”就能直觀體現中方在主權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中方追求的和平,不是靠對方施舍,而是憑實力獲得。當年美國不顧中方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結果眾所周知,在后來的越南戰爭中,美軍就始終沒有越過中方劃下的北緯17度線。如今的中國,遠比當年強大,美方若不聽中方警告,所要付出的代價只會更大。這點,在這次貿易戰中就已經得到了印證。
起初特朗普自認為通過大幅加征關稅,就可以逼迫中方讓步,結果中方明確拋出“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的十字方針。最終美方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主動取消了大量加征關稅。日內瓦會談后,美方突然意識到,貿然挑起關稅戰引發了中方的強烈反制,尤其是中方打出的“稀土牌”,美方根本沒有能力接招。無奈之下,美方又想要故技重施,開始不斷在經貿可以領域對華限制出口,試圖逼迫中方妥協。結果和上次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拉鋸,美方在倫敦會談中還是做出了妥協。
綜合各方報道,特朗普現如今已經連退三步:恢復乙烷、半導體設計軟件以及飛機發動機的對華出口。而換來的,只是中方承諾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事實上,就算沒有后來的倫敦會談,中方也未必會完全限制稀土對美出口。
在談判前夕,美方商界已經證實中方開始審批美企提交的出口許可申請,只是需要走流程。當初中方也只是調整中重稀土的出口政策,加強對這類兩用物項最終流向的監控,并不是完全禁止,也不是完全針對美國。
所以從結果來看,美方過去一段時間里的頻繁施壓,沒有任何意義。而中方沒有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戰略規劃向前走。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媒彭博社的報道,今年3、4、5三個月份,中方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卻沒有任何從美國購買原油的記錄。
當初特朗普對華加稅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中方購買美國更多的產品,以達到所謂“平衡貿易關系”的目的。但中方用實際行動狠狠地打了美方的臉,既然美方不愿扮演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那么中方就會毫不猶豫縮減中美間的貿易份額,無論美方如何施壓都沒有任何意義。
中方就是要通過實際行動讓美方明白一個道理: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如果美方不想一起把蛋糕做大,那么中方也不一定要和美方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