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7月3日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請海關系統代表圍繞“當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國門衛士”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1990年出生的葉瑋現任寧波海關所屬北侖海關辦公室副主任,曾獲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嘉獎1次、寧波海關個人嘉獎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政知君了解到,2012年參加工作以來,葉瑋始終扎根基層一線守國門、促發展。2020年以來,深度參與“智慧海關”建設專項工作、助力寧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強港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與科室成員累計查獲不合格再生金屬原料181批5738.72噸,構建打擊“洋垃圾”走私的立體防線;查獲違規進出口危險品貨物93批。
見面會上,葉瑋介紹稱,現在寧波舟山港正展現著世界大港的風采,首先是吞吐量持續領跑。202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11.7億噸,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突破了13.5億噸,繼續穩坐世界第一大港的寶座。同時,港口的輻射范圍越來越廣,5年間通過發展海鐵、江海聯運,不斷完善集疏運體系,港口成為了聯接內外循環的樞紐。就拿海鐵聯運來說,2020年貨運量為110萬標箱,到2024年增長到了180萬標箱,年均增長率超過了12%。
關于新科技的運用,葉瑋在現場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我們將機器人等技術運用到了糧食查驗等工作中。記得5年前,進境散裝糧食查驗全靠海關關員攀著陡峭的船壁下艙,在幾十米高的糧堆中踩出取樣通道,3萬噸大麥取樣,就需要2名海關關員消耗2個小時。夏天,艙內溫度超過50度,我們渾身濕透,取樣結束后連睫毛都粘著麥粒。隨著寧波口岸首臺糧食取樣機器人在北侖口岸投用,徹底改寫了檢驗檢疫作業模式。”他說。
“過去人工拼體力,現在機器扛大旗。”葉瑋介紹,現在他們通過智能平板遠程操控機器人,機械臂按預設點位精準插入糧堆,攝像頭同步傳輸實時畫面,智能識別系統自動標注檢疫風險點,取樣管隨流攪拌確保樣品均勻,僅用半小時就完成了3.68萬噸進口大麥的取樣工作。數據顯示,機器人取樣效率較人工提升了75%,樣品代表性增強了50%。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