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7月3日訊(記者顧陽)在國新辦舉辦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5位海關關員圍繞“當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國門衛士”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用他們的堅守與努力,詮釋新時代海關人的責任與擔當。
寧波海關所屬北侖海關辦公室副主任葉瑋指著一張寧波舟山港衛星圖片說,通過推行智慧物流系統,實現了集裝箱和大宗散貨泊位的集群化管理,助力港口連續16年保持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我很榮幸,能夠作為這片繁榮背后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三科副科長仲安琪說,“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實施以來,已有超600萬輛次的港澳單牌車經大橋口岸北上,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加速形成。不斷刷新的口岸通關車流也給海關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海關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全力壓縮通關時間。目前,對于無異常、無需檢查的車輛,驗放時間不超過10秒。
烏魯木齊海關所屬紅其拉甫海關查檢科副科長劉震東說,自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以來,紅其拉甫逐漸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為中巴經濟走廊上的“黃金樞紐”。去年12月紅其拉甫口岸正式實現常年開關,為兩國經貿往來提供了全年無休的便利。中巴海關還一起推動紅其拉甫—蘇斯特口岸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建設,今后巴基斯坦農副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將更方便。
海口海關所屬洋浦海關監管處處長黎文說,今年海南10個“二線口岸”全部通過國家驗收,當前海關正在全力投入封關運作實戰演練,通過反復測試優化,將政策要求融入流程,將風險防控嵌入細節,為確保封關運作平穩有序貢獻力量。
重慶海關技術中心植物檢疫實驗室負責人孫濤全程見證并參與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誕生、成長和壯大。他說,我們緊跟科技發展前沿和口岸一線監管實際開展科技創新攻關,筑牢國門生物安全防線,為海關監管執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全力書寫好“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