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黑瞎子島,中俄邊防兵持槍對峙數十年,界碑旁的鐵絲網寒光凜凜!
這座被鐵絲網割裂的爭議之地,如今竟成了中俄合作的試驗田!
“東方第一爭議地”變成“東方第一合作島”。
那些嚷嚷著 “俄羅斯該還100萬平方公里” 的聲音,怕是要被現實狠狠打臉了!
你可能沒留意,今年夏天的黑瞎子島有點不一樣。
江邊上的老界碑還立著。
但旁邊新修的跨境大橋已經跑起了集裝箱貨車。
俄羅斯的冰淇淋和中國的小家電在同個市場擺著賣。
這地方擱二十年前,還是兩國邊防兵隔著江堤互相瞅的地界兒。
現在倒成了中俄 “遠東大開發” 的樣板間。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俄方今年居然放行了中國企業去修軍民兩用港口。
就在島東邊那塊以前掛著“軍事禁區”牌子的地方。
工期定在2026年,到時候軍艦和貨輪能一塊兒靠岸。
這事兒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俄羅斯以前總防著中國在遠東“人太多”,現在不光敞開土地。
發了1.2萬份土地許可證給中國投資者,主要用于農業和旅游業開發。
連能源勘探都讓中國公司摻和了。
為啥轉性了?
俄烏沖突后,俄羅斯西邊的路被堵得差不多了。
遠東這塊地再不盤活,怕是真要荒著。
中國這邊呢,東北振興正缺個出海口。
黑瞎子島恰好卡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
從這兒修條陸海聯運通道,東北的貨物去歐洲能少走15天,成本降四成。
所以你看,鐵絲網一拆,兩邊都得實惠。
總有人翻老黃歷。
說19世紀俄羅斯搶了中國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現在該還回來。
這話聽著解氣,但不符合實情。
2004年中俄簽了《邊界東段補充協定》。
把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全敲定了。
黑瞎子島就是那時候“一分為二”的,一半歸中國,一半歸俄羅斯。
現在地圖上,兩國邊界線畫得清清楚楚。
界碑都立到了厘米級。
中國外交部早說過,這事兒“翻篇了”,是“世代友好的保障”。
倒不是說歷史不能提,只是別拿老賬當現實。
就像家里老宅子當年被鄰居占了塊地,后來兩家坐下來劃清了界,現在該琢磨怎么合伙做生意,不是天天吵著要拆墻。
中俄這幾年的貿易額都突破2400億美元了,真要為那100萬平方公里鬧僵,誰都不劃算。
一提中俄合作,好多人就覺得是俄羅斯賣石油,中國給點錢。
這話放十年前還行,現在早升級了。
今年最新數據,中俄原油貿易本幣結算占比超90%。
美元?早不是主角了。
更厲害的是,不光賣油氣。
連怎么挖、怎么運、怎么用,都要一起琢磨。
北極那個LNG-3項目。
中國企業不光出錢,還帶著自己的鉆井設備和模塊化技術過去。
國產化率干到45%,比以前高了一大截。
俄羅斯的工程師現在常往中國跑,學啥?
學氫能儲運技術。
中國團隊剛突破了液氫儲存的技術瓶頸,打算在庫頁島搞個大項目。
計劃2030年建成后,俄羅斯的天然氣能直接轉成氫氣運到中國。
還有人工智能管電網。
中俄正合著研發一套系統,讓西伯利亞的風電和中國東北的光伏能“智能配對”。
這玩的已經不是買賣,是“技術共治” 了。
有人說俄羅斯現在“落后了”,得靠中國。
這話太片面。
俄羅斯的油氣、礦產家底厚。
中國的制造能力和市場大。
本來就是互補的。
西方制裁逼著俄羅斯往東看,中國正好需要穩定的能源和資源。
這不是誰求誰,是互相搭梯子。
黑瞎子島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剛開業。
中俄聯合打造的物流中心年貨運能力達130萬噸。
“西伯利亞力量”管道今年送的天然氣,夠1.3億戶家庭燒一年。
連俄羅斯的年輕人都跑來中國東北參加技術交流營,學高鐵和新能源技術。
這些事兒,比糾結歷史上的領土爭議實在多了。
說到底,國家之間的關系。
就像過日子,老翻舊賬過不好。
盯著眼前的活兒一起干,才能把日子過紅火。
中俄現在走的路,大概就是這個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