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就打算買殲-10,但被總統拒絕了!”
近日,前伊朗空軍上尉阿塔·巴赫拉米突然曝光了一件陳年往事,稱他們當初在2016年訪華時已擬定采購100架殲-10C戰斗機的秘密計劃,準備組建8個全新中隊,但遭到了前總統魯哈尼的拒絕。
如今,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訪華,再次把目光放在了殲-10的身上,可此次能否如愿,仍然充滿眾多不確定性……
被擱置的百架訂單
“我們帶著支票本和作戰需求來,卻帶著茶葉和紀念章回去。”前伊朗空軍上尉巴赫拉米最近向媒體透露。
2016年他隨納西爾扎德將軍訪華時,中國剛完成殲-10C首飛不久,并在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測試跑道上,這架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完成大仰角爬升,伊朗代表團當場鼓掌,似乎看到了抗衡以色列F-16的希望。
代表團回國后立即向總統府提交報告,建議采購100架殲-10C,報告用紅筆標注:“可組建8個中隊替換F-14,壓制沙特臺風戰機”。
時任空軍司令納西爾扎德甚至規劃將其中30架部署在哈馬丹基地,直接威懾霍爾木茲海峽。
可時任總統的魯哈尼澆了盆冷水,反而覺得“陣風才是現代化門票”,這位傾向西方的領導人堅信,采購歐洲裝備能打開外交困局。
2017年3月,伊朗財政部悄悄向法國詢價,等來的卻是特朗普政府更嚴厲的制裁,從此陣風交易徹底泡湯。
其實,伊朗早該預料到,身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中,根本不可能獲得具有強大作戰能力的戰斗機等軍事武器。此后九年,伊朗空軍只能修補老舊的F-14雄貓戰機,看著鄰國沙特陸續接收72架臺風戰機。
但是,敵人不會因為伊朗的弱小而放棄進攻,而此次突然爆發的伊以沖突就是前車之鑒,也讓伊朗不得不重新打起殲-10的主意。
各方勢力的彼此牽制
6月25日,伊以停火不到48小時后,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抵達青島,隨后參觀了中國海軍052D驅逐艦“開封號”。
這些裝置搭載的紅旗-9B防空導彈,曾在巴基斯坦擊落過印度陣風,其正是魯哈尼當年夢寐以求的戰機。
“令人驚嘆!”伊朗防長對346A型相控陣雷達發出贊嘆。這臺設備能在450公里外鎖定F-35,恰是伊朗防空網最致命的短板。
就在6月22日,美軍使用鉆地彈炸毀福爾多核設施時,俄制S-300雷達屏幕一片空白,1.5萬臺離心機化為廢墟。如果伊朗能有這些裝備,不至于損失嚴重。
而伊朗的反面例子就是巴基斯坦。
5月7日,印巴沖突爆發,空軍證實“巴基斯坦用殲 - 10C 擊落包括 3 架法制 ‘陣風’ 在內的印度戰機”,這也是伊朗這次轉向殲-10的誘因之一。
據悉,伊朗議會傳出的采購清單包括150架殲-10C搭配空警-500預警機,外加三個營的紅旗-9BE防空系統。這是一樁比九年前方案更龐大的訂單,價格標簽高達數百億美元。
可美國立馬慌了,福克斯新聞網立即發出警告:“北京敢賣武器就是破壞和平!”
要知道,伊朗軍械庫里中國電子戰設備占比已達15%,而北斗導航終端明年要從3000臺增至10000臺。若再買了中國武器,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勢必會更無力一點。
對此,中國防長董軍的回應卻風輕云淡:“勸和促談才是正道。”
畢竟,中國45%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其中一半靠伊朗的死對頭沙特和阿聯酋供應。
而且,中伊4000億美元合作大單中,78%資金流向煉油廠、鐵路和5G基站。中國工程師正在修復被以色列炸毀的布什爾發電站,德黑蘭地鐵里奔馳著中車制造的列車。
這種“要基建給錢,要打仗免談”的策略,讓伊朗鷹派意識到:九年前單純買戰機的思維早已過時。
巴赫拉米也提到:“當年我們只想要戰機的軀殼,現在中國能給我們神經系統。”
他指的是中國“復眼工程”二期,由25部深空探測雷達組成的天網,能識別千萬公里外目標,協同反導系統的反應速度比美國“薩德”快4倍。
不過,伊朗必須明白,真正的戰略自主,很難靠購買裝備實現,而且,不止需要是空戰體系,還有各個軍事作戰系統,需要時間和金錢,絕非一日之功。
在此期間,伊朗如何捍衛自身權益才是關鍵!畢竟以色列的野心不會給它任何松懈的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