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處于激烈內卷之中,大量新車上市、促銷、技術更新、流量造勢輪番登場,在這場多維博弈中,一些品牌黯然退場,而另一些品牌則悄然爬坡。極狐就是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存在。6月交付量達到10,352輛,同比增長65.13%;今年1-6月累計交付55,503輛,同比增幅達到211.06%。這已經是極狐連續多個月穩定在萬輛以上的水平,這一成績的取得無疑可圈可點。
去年9月初,在極狐汽車首次月銷破萬時,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在《吳迎秋:極狐值得更多的掌聲》一文中曾做出過判斷:北汽極狐、北汽新能源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應該給北汽極狐多一點的掌聲。如今來看,這一判斷并不為過。一段時間以來,極狐不僅守住了“月銷萬輛”的節點,更有了進一步向上突破的跡象。最明顯的就是銷量的累計增速:去年全年,極狐總共賣出8.1萬輛車;而2025年僅上半年,就已完成5.6萬輛,同比增長超過兩倍。從當前的節奏來看,極狐今年達成“十萬輛+”的銷量并非難事。
過去一段時間,市場被流量主導的聲音持續放大。去年,某車企帶來了車圈的流量狂歡,也引發了大量車企爭相效仿,“做網紅”、“玩流量”、“搞話題”,成為不少品牌爭奪市場的方式。的確,有車企短期嘗到了甜頭,但更多企業卻發現,所謂“造梗即轉化”的邏輯并不成立。大多數“跟風者”陷入了高投入、低回報的尷尬局面。流量并非洪水猛獸,問題是,如果將流量當作企業發展的核心,而不是一種輔助手段,就很容易把車企引向“賠本賺吆喝”的歧路。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曾表示:“我們不否認,流量中不乏有有道理的一面,銷量中不乏有成功的特點,但如果將之放大,成為大家模仿和學習的‘榜樣’,用不了多久,一定會出問題。”
這種問題的本質,是節奏失控,把話題當作目標、把數據當作KPI,往往會忽略了用戶真正關心的產品體驗與品牌價值。從今年開始,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業內聲音來看,“反內卷”的呼聲越發強烈。這也正說明,行業所需要的,不是虛火,不是博弈流量的表演賽,而是回歸產品、回歸用戶、回歸長期主義的一場重構。
顯然,極狐是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的。并且,它不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把“實在”落實在了產品上。這種“實在”,一方面體現在產品配置的真材實料,另一方面體現在體系能力的逐步兌現。
以6月交付數據為例,極狐有兩款主力車型表現穩健:新阿爾法T5交付4183輛,躋身12-15萬級最受歡迎純電SUV前十;新阿爾法S5交付3298輛,位列同價位純電轎車前六。這兩款車,正是目前極狐家族中最亮眼的“雙子星”。雖然只是10多萬級的家用車型,卻擁有高端車才有的“底子”:寧德時代提供的高性能電池、麥格納制造體系出身的整車品控、“零醛零苯”的綠色座艙,以及同級最優的續航表現——T5最高續航660km,S5則達到708km,雙雙躋身細分市場第一梯隊。
更關鍵的是,它們還把“800V高壓平臺+寧德時代5C電池”壓到了15萬元以內,實現了15分鐘充電補能500km(T5)和525km(S5)的補能效率,打破了此前高壓快充只能是“高端車特供”的行業常規。這樣突出的產品特點,在極狐的身上其實還有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極狐把技術“拉下神壇”,變成了主流家庭用戶也能輕松擁有的體驗,這種技術普惠的背后,既是技術成熟度的體現,更是極狐體系能力的表現。
事實上,極狐這樣的產品策略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6月底阿爾法S5的上市發布。正是依靠5系“雙子星”組合,極狐在當年8月實現了首次月銷破萬。從那之后,極狐并沒有急于切換路線或大幅調整產品邏輯,而是持續優化T5與S5產品配置,增強用戶使用體驗。盡管它們沒有成為“現象級”網紅車型,卻成為了支撐極狐持續增長的堅實底盤。這也說明了一點:市場不缺爆款,但長期有效的產品策略,才是穩增長的關鍵。
據悉,在今年第三季度,極狐將帶著一款全新車型T1,正式進入A0級市場。這款新車擁有2750mm的大軸距,空間體驗媲美A級車,主打“空間大一圈,更快樂”的定位,意在重新定義“小車應該被認真對待”的市場價值。同時,在外觀設計上,T1將以前衛、運動、凌厲、科技的風格打破傳統A0級“軟萌”印象。而隨著接下來T5等車型中期改款的到來,也將進一步補強5系“雙子星”以及更多車型的后續戰斗力。
與此同時,增程技術的導入也將在下半年提上日程。極狐此前一直專注純電技術路線,但如今布局增程,意味著其已做好跨場景、多人群的技術準備,預計這一技術的加入將進一步帶動極狐銷量規模化提升,也會增強其在三四線城市與長途用戶群體中的滲透力。
這些布局的背后,是極狐以及北汽新能源對行業趨勢的冷靜判斷。5月末,北汽新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富就在一次行業論壇中指出:“行業要有‘十年樹木’的思維,摒棄‘一歲一枯榮’的短視行為。”這句看似樸素的話,其實揭示了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否穿越周期的關鍵。造車是一項重資產、長周期的事業,考驗的是企業穿越周期的能力,而非短期博眼球的能力。那些寄望于靠一個“爆款”一夜翻身的品牌,往往忽略了背后所需的工程能力、供應鏈能力、服務體系以及品牌積淀。
對極狐而言,現在或許還沒有到“苦盡甘來”的時刻,但它所展現出的變化,是踏實且清晰的。從一個不被外界“叫好”的品牌,到如今銷量逐步放大、產品體系愈加清晰、用戶認知持續正向,它確實已經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節奏。而這種節奏感,恰恰是在當下行業迷霧中最寶貴的東西。
所以,為什么極狐值得關注?不是因為它做得“多驚艷”,而是因為它做得“足夠對”。未來的極狐是否會大紅大紫,或許尚難斷言。但它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即便沒有喧囂,也可以穩穩向前。這也是我們需要再次給極狐更多一些掌聲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