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拂面,草木搖曳。城市公園里,樹木在朦朧綠意中透出歡欣與生機;河畔旁的綠道里,騎行愛好者穿梭其中,一邊騎行一邊賞景,享受愜意時光……
“植”此青綠,以成美景。綠色、生態,向著這個目標,近年來,貴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口袋公園建設和城市綠地擴容,將生態治理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成為全省首個入選聯合國“自然城市”平臺的地級市。這一實踐不僅重塑了城市空間形態,更以“小而美”的綠色網絡提升了生態質量與群眾的幸福感。
“方寸之地”亦是“幸福之園”
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工作。自2008年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以來,貴陽每年都將園林綠化工作納入為民辦“十件實事”清單中。經過多年的積累,貴陽建成區綠地率40.15%,綠化覆蓋率42.07%,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5平方米,各項指標均高于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標準。2022年,貴陽開始進一步推動口袋公園建設。
貴陽是山地城市,各類建設用地十分寶貴,但許多地方又有邊角荒地。為盤活這些土地資源,結合口袋公園小而精、小而美的特點,貴陽近年來著力發掘城市的犄角旮旯“見縫插綠”,將公園的選址分布在群眾需求較為集中的區域,如校園、醫院、老舊小區周邊,讓群眾在轉角遇見美,在家門口就能休閑。如,南明區的“憶園”和觀山湖區的“雨巷”口袋公園,不僅提供了休閑空間,還融入了文化元素、提升了城市文化內涵。此外,貴陽還注重多元共建機制,引導市民參與公園的設計和管理,如觀山湖區的“杏壇公園”由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建設,增強了對社區的歸屬感。
通過三年的探索,貴陽構建了“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市民參與”的可持續模式,特別是園林綠化工作的成效體現,很大一部分依賴于后期管理養護得當,只有持續做好管養維護,才能為市民提供良好的游園體驗。為寫好口袋公園建設的“后半篇文章”,各區(市、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口袋公園的日常維護,包括綠化修剪、設施檢修及環境清潔。觀山湖區還組建志愿者隊伍,周末開展口袋公園的綠化維護和垃圾清理,累計服務超2000小時,帶動居民參與公園的維護管理。
目前,貴陽共有口袋公園225個,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7.92%,基本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2025年,貴陽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逐步將口袋公園連點成線,利用城市更新騰退的邊角地、橋下空間,再建5個口袋公園,重點填補老城區的綠化盲區,提升景觀綠化品質。
從地方探索到全球示范
每到夏季,貴陽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就人流不息,這個森林覆蓋率高達82.96%的天然氧吧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吸氧納涼”。漫步林間,蟬鳴與風聲交織,松針鋪就的步道清涼宜人,老人納涼、兒童嬉鬧,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這樣的畫面,在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觀山湖公園也隨處可見。
作為一座“山在城中立,林在城中生”的生態之城,貴陽正綻放獨特魅力,以超過55%的森林覆蓋率、總長374公里的環城林帶和星羅棋布的城市公園,勾勒出“城綠交融”的詩意畫卷。
近年來,貴陽通過實施人工純林改造、森林景觀提升、特色經濟林建設等工程,精準提升環城林帶森林質量、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森林景觀美景度、森林生態服務價值,讓環城林帶樹種結構更加合理、林分結構更加優化、森林效能更加高效,實現森林由綠色向彩色轉變。這些舉措不僅構建了立體生態屏障,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更是成為貴陽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不僅如此,貴陽還通過全域調查發現7691種生物物種,包括貴陽單蛛、貴陽花葉蛛等9個新物種,生物資源豐富度居全省前列;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保持在100%,全市長度大于10公里、流域面積大于20平方公里、納入市級河湖名錄管理的107條河流首次全部消除劣五類水體。
貴陽的“母親河”南明河綜合治理的成功實踐,更是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個喀斯特地貌下成功實踐分段式污水治理思路的城市、全國第一個建設分布式下沉污水處理生態系統的城市、全國第一個水環境治理領域先行先試PPP模式的城市、全國第一個在城市內河治理中提出并使用淺層好氧生態河道治理技術的城市。
通過治理,貴陽有效解決了南明河核心段淤積重、水變黑、臭味濃等突出問題,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7條主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河流自凈能力得到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指數、水生植物蓋度、生態系統完整性等顯著提升,實現自然風光與水城人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從生物多樣性到生態系統修復,從制度體系創新到綠色經濟轉型,正是源于貴陽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不斷補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短板弱項,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2024年10月27日,貴陽入選聯合國“自然城市”平臺,標志著其生態實踐從地方探索升級為全球示范。
從環境改善到幸福升級
2024年,貴陽貴安新增城市綠地114萬平方米、建設城市綠道14.8公里、建設林蔭路14.01公里,2025年上半年新增城市綠道6.14公里、林蔭路5.60公里……
如今,口袋公園和綠地系統的擴容,正為貴陽帶來多重效益——
生態環境提質。綠地網絡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透水混凝土、雨水花園等技術降低地表溫度、改善微氣候。2024年,貴陽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9.5%,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首次排名第4、在省會城市中首次排名第3;城市污水處理率超98.5%,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5%以上。
健康福祉增進。55套室外智能健身房累計服務435萬人次,822所學校的體育場地對外開放,居民的健身便利性大幅提升。口袋公園成為社區的“健康驛站”,如烏當區育新路微公園的喬木與流水,為居民提供夏日納涼好去處。
社區凝聚力增強。居民參與公園設計、管理的“共商共建”模式,激活了基層治理活力。觀山湖區“沐光林境”公園通過居民議事會確定植物配置,使綠地成為鄰里交流的“第三空間”。這種參與式治理,讓綠色空間成為社會和諧的黏合劑。
當下,貴陽以“自然城市”為新起點,進一步推進各類綠地均衡布局,豐富公園類型,提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和覆蓋率,尤其是在口袋公園建設中,結合“爽爽貴陽”城市品牌打造,在新建口袋公園中注入群眾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陽明文化和歷史文化等元素,提升建設水平。同時,以“多彩公園城市計劃”為支撐,結合口袋公園建設、城市品質提升改造,加大欒樹等彩葉樹種的推廣應用,指導各地做好種植養護管理,改善道路沿線空氣質量和園林綠化景觀。
貴陽的實踐證明,通過“見縫插綠”的精細化改造,就能實現生態價值與民生福祉的雙重提升。作為“自然城市”,貴陽不僅為山地城市提供了生態修復樣本,更以“小口袋”裝下“大幸福”的理念,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新范式。
來源 | 貴陽網
編輯 | 趙子滟
統籌 | 吳亞鵬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