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每日幸運簽#
近日,瑞典國防大臣保羅?約翰遜近日在社交媒體 X 上發文,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 15 億瑞典克朗(約合 1.57 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筆援助里,有超過 10 根 “弓箭手” 自行火炮的新炮管,還有遠程和水下作戰裝備,以及更多后勤支持。除此之外,瑞典還會采購沃爾沃、斯堪尼亞卡車和卸載裝備用的集裝箱,一并交給基輔。
早在今年 3 月,瑞典國防部就已宣布要給烏克蘭送 18 門 “弓箭手” 自行火炮和 5 套 “亞瑟” 反炮兵雷達系統。現在追加的炮管,顯然是為了讓這些火炮能持續發揮作用 —— 戰場上武器損耗快,炮管這類關鍵部件的補充,直接關系到裝備能否正常運轉。
瑞典這么做,不是一時興起。作為北歐國家,瑞典長期保持軍事中立,但俄烏沖突爆發后,它的立場在慢慢轉變。去年申請加入北約,雖然過程波折,卻能看出它想更深入地參與到歐洲的安全事務中。給烏克蘭提供軍援,也是這種轉變的一部分。
從實際作用來看,“弓箭手” 自行火炮在俄烏戰場上很受重視,射程遠、射速快,適合野外機動作戰。但打得多了,炮管磨損就快,沒有替換部件,再好的裝備也會變成廢鐵。瑞典此時送來炮管,等于給烏軍的火炮 “續命”,讓這套裝備能在前線持續發力。
而且,這次軍援不只是武器部件,還有卡車和集裝箱。這些看似普通的后勤裝備,在戰場上卻很關鍵。卡車能運送物資和兵員,集裝箱方便裝備轉運,尤其是在烏克蘭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的情況下,這些東西能實實在在提升烏軍的機動和補給能力。
對瑞典來說,提供軍援也是在展現自己的存在感。它想通過這種方式,在歐洲安全體系里占據更重要的位置。同時,作為軍工產業有一定基礎的國家,支援烏克蘭也能讓自己的武器裝備在實戰中得到檢驗,為后續的軍售鋪路。
但這種持續的軍援,對瑞典自身的國防儲備也是一種消耗。“弓箭手” 自行火炮是瑞典軍工的得意之作,頻繁向烏克蘭輸送相關裝備和部件,難免會影響到本國的庫存。
軍援宣布的同一天,瑞典南部布萊金厄省有兩家兒童診所關了門。省長艾瑞克森在社交媒體上直言:“國家砍了我們的醫療撥款,說要先滿足‘國際義務’。” 瑞典相關數據顯示,2025 年社會福利預算比去年少了 8.6%,軍事援助的預算卻漲了 152%。
有人看得明白,政客們喊著 “捍衛歐洲價值觀” 的時候,瑞典老百姓正在超市里為漲價的黃油算來算去 —— 這場援助,說到底是拿平民的血汗錢,給軍工寡頭臉上貼金。可瑞典還是選擇加碼,背后是對當前歐洲安全局勢的判斷 —— 只有讓烏克蘭在戰場上保持戰力,才能避免沖突進一步擴散,這符合瑞典的長遠利益。
戰場上的勝負,往往不只看誰的武器多,更看誰能把武器的效能發揮到極致。而這一次次的軍援,也在悄悄改變著歐洲的安全格局,每個國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到這場沖突的走向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