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住大房子的人,都有蝸居出租屋的經歷。當搬進寬敞的大戶型時,不少人曾以為空間越大越舒服,可住了幾年卻發現——偌大的客廳淪為堆放雜物的倉庫,閑置的次臥積滿灰塵,真正高頻使用的不過是臥室、廚房和衛生間,只要有這3個空間,哪怕房子小,也能住得好。
回歸房子居住屬性,我發現“住不住得好”,不在于面積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滿足核心功能需求——吃喝拉撒睡,只要有這些功能,即便在小戶型里,也能住得舒坦。
本文,將會詳細聊聊如何滿足“吃喝拉撒睡”。
1、“臥廚衛”是根本,缺一不可!
臥室、衛生間、廚房,是構成居住空間的剛需,缺一個都難以真正“住得好”。
①臥室:
作為承載休息與私密需求的空間,臥室面積一般在10平米左右。一張滿足睡覺的床、一個滿足衣物收納的衣柜,必要時再加入床頭柜或梳妝臺,所需面積不大,卻能讓人每晚收獲安靜舒適的睡眠。
除了滿足基本的睡眠,臥室還是「一個人的逃離區」,一個完全屬于自己,能暫時脫離家庭角色(父母、伴侶)、社交壓力和工作信息的獨立小天地。哪怕只有幾平米,關上房門,它也是安靜閱讀、發呆的、放空自我的“清靜之地”。
②衛生間:
所謂“人有三急”,一套房子無論大小,衛生間都是必須要的。衛生間作為解決“拉撒”的空間,一個馬桶、一個花灑、一個臺盆,只需2-3平米的空間,就能滿足如廁、洗漱與淋浴需求了。
③廚房:
廚房主要是滿足“吃喝”的需求,只要一米操作臺、一個儲藏食材的冰箱,小廚房也能實現高效烹飪,讓方寸之地成為美食誕生的樂園。雖說隨著“外賣”的發展,廚房的地位有所動搖,但根基還是在的。
以上3個空間,每個都是“住得好”的關鍵。
2、為什么“臥廚衛”是關鍵?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臥廚衛”能滿足生理、安全、愛與歸宿需求(一家人的共同居所),而尊重與自我實現需求,哪怕是住別墅,也難以滿足。
從基本生理需求的角度來說:睡眠、如廁、清潔、飲食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而“臥廚衛”這三個空間,就是滿足這些需求的主戰場,想要“住得好”,這3個空間缺一不可。
再以使用頻率來說:人每天在臥室休息約8小時,在衛生間洗漱如廁多次,廚房更是解決飲食的家務核心區。
這3個空間的實用性極強、使用頻率極高,是一個家的核心空間。
3、小戶型如何“無中生有”?
在大戶型,“臥廚衛”功能能輕易堆砌出來,然而在擁擠的小空間里,這三個區域的局促會被放大,必須巧妙設計才能“住得好”。
①臥室設計原則:
a.睡眠質量第一:我們有1/3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一張寬松的床,一張舒服的床墊,最值得的投入。
b.科學分區收納:多用掛衣區,能掛的衣服堅決不疊,加入抽屜收納小件衣物。
c.邊角利用:帶儲物抽屜的床架、門后裝掛鉤...,利用好每一寸空間,是小戶型臥室設計的關鍵。
②衛生間設計原則:
a.干濕分離是底線!淋浴區最小也要用浴簾+擋水條。通風差的衛生間,可以安裝帶止逆閥的大功率排氣扇,保持干燥,避免發霉滋生細菌。
b.立體收納:鏡柜是小衛生間收納神器!兼具鏡子和收納功能。利用包管或墻體厚度做壁龕,不占空間實現衛浴用品收納,也是不錯的方案。
c.不放過邊角:比如馬桶上方吊柜/側面置物架、門后掛鉤、臺盆下的空間。
③廚房設計原則:
a.灶臺是基礎!如果空間實在小,一個燃氣灶、一個電飯煲,甚至不到1平米的空間。
b.冰箱要有!它能幫我們儲藏食材,保持食材新鮮度,經常在家做飯的,冰箱必須要有。
c.開放式廚房:對于小戶型,開放式廚房能有效增加空間感,像很多公寓就是把廚房與玄關過道結合起來的,既不占用多少空間,又不會過于擁擠。
最后再說幾句:
房子的大小,從不是衡量生活品質的唯一標準。做好臥室、衛生間、廚房這三個核心空間,即使是小戶型,也能住出大幸福。與其在空曠的大別墅里迷失,不如用心經營屬于自己的 “小天地”,讓每一寸空間都承載生活的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