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27日深夜,特朗普一條推文炸了鍋,直接叫停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
有意思的是,不到24小時,加拿大竟然掉頭封殺中國企業海康威視,這個變臉速度把全世界都看呆了。
加拿大咋這么急?中方早就撂話在前頭,這意味著啥?
閃電變臉的真相
75.9%!這就是加拿大對美國的依賴程度。說得直白點,加拿大就像個小弟,美國大哥一個眼神,它就得乖乖聽話。
這次的鬧劇時間線簡直像連環炮。6月27日,特朗普在推特上發飆,宣布叫停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理由很簡單,加拿大要對亞馬遜、谷歌、Meta這些美國科技巨頭征收3%的數字服務稅。特朗普這人護短得很,一聽自家企業要被"薅羊毛",立馬就炸了毛。
第二天,也就是6月28日,加拿大工業部長梅蘭妮·喬利突然宣布,要求中國企業海康威視在120天內關閉在加拿大的所有業務。這時間點卡得,簡直比瑞士鐘表還精準。
到了6月29日,加拿大財政部乖乖宣布,暫停實施數字服務稅計劃。前后不到48小時,從硬懟到服軟,這變臉速度簡直比川劇還快。
要知道,加拿大與美國的貿易總額可是連續三年超過1萬億加元。面對特朗普威脅的20億美元關稅大棒,加拿大哪敢硬扛?這就像拿雞蛋碰石頭,結果可想而知。
這種閃電般的政策大轉彎,背后藏著的可不只是經濟賬。
數字霸權爭奪戰
說到底,這場爭斗的核心就是數字霸權。美國在全球數字服務領域的貿易順差高達3200億美元,這可是真金白銀的"印鈔機"。加拿大想從中分一杯羹,預計五年內能撈到70億美元的稅收。
但問題是,這等于在老虎嘴里拔牙。數字服務是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為數不多的順差領域。想想看,美國在制造業、農業都被各種"吊打",唯獨在互聯網科技這塊還能稱王稱霸。現在加拿大要動這塊蛋糕,特朗普能不急眼?
更要命的是,這個數字服務稅還要追溯到2022年。這意味著美國科技巨頭得補繳三年的"欠賬"。特朗普一算這筆賬,心里那個火啊,恨不得把加拿大總理拎過來好好"聊聊"。
這背景還得往深了說。中美在日內瓦、倫敦進行了多輪談判,關系雖然有所緩和,但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競爭依然激烈。加拿大這時候跳出來"攪局",無疑是在本就復雜的大國博弈中又添了一把火。
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美國好不容易在數字領域建立起優勢,絕不能讓別人分走利益。這就像守著金山的財主,看到有人想分金子,當然要拼命守護。
咱們都知道,特朗普這人最護短,向來是"美國優先"。在他眼里,加拿大這么干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投名狀策略大揭秘
6月27日特朗普發火,同一天加拿大就對海康威視下手,這哪有什么巧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加拿大在玩"投名狀"的把戲。
從時間線看,這套組合拳打得相當精準。先是特朗普叫停談判,給加拿大來了個下馬威。加拿大一看勢頭不對,立馬開始尋找"贖罪"的方式。正好海康威視這個"現成的靶子"就在那里,拿來當禮品送給美國,既能表忠心,又能轉移矛盾。
華為、TikTok、海康威視,加拿大這是把中國企業當成了討好美國的"見面禮"。這套路其實早就不新鮮了。2021年,美國封殺海康威視產品,現在加拿大有樣學樣,就是想告訴美國:"看,我們是一邊的!"
加拿大的小算盤打得挺精明:海康威視在加拿大的業務占比不到0.3%,拿來送人情不心疼。反正損失不大,但政治收益可能很可觀。
但說實話,這種把別人當軟柿子捏的心態,挺讓人來氣的。海康威視是全球監控設備的老大,業務遍布180多個國家,憑什么要為美加之間的貿易爭端買單?
更諷刺的是,就在幾個月前,加拿大還在高喊要實現"貿易多元化",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結果一碰到美國的壓力,立馬就原形畢露,把所謂的"獨立外交"扔到九霄云外。這種做法看似聰明,實際上是在玩火。
中方早有預判的智慧
3月25日,中方商務部就警告過:"別拿中國企業當犧牲品。"這話說得多清楚,可惜加拿大沒當回事。中國這邊的反應相當迅速。6月28日當天,商務部發言人就開炮了,強調"堅決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要求加拿大停止對中國企業的打壓。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也發聲明,措辭相當嚴厲。
更關鍵的是,中方亮出了反制的"組合拳"。中國GDP是加拿大的7倍多,這不是開玩笑的。去年加拿大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占其出口總額的30%,西部那些農場主全指著中國市場吃飯呢。中方要是真較起真來,限制加拿大農產品進口,加拿大經濟立馬就得哆嗦。
除了經濟反制,中方還提到了在多邊場合表達立場。比如在APEC這樣的平臺上,如果中國拉著其他國家一塊兒"冷落"加拿大,加拿大的國際處境可就尷尬了。
中方這叫什么?這叫"早有言在先"的智慧。明明白白告訴你游戲規則,你非要踩紅線,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在大國博弈中想兩頭討好?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加拿大以為封殺個中國企業就能換來美國的"寬大處理",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結語
這場48小時的變臉大戲,說穿了就是小國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隊"的真實寫照。
加拿大的這套"投名狀"把戲看著精明,實際上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想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最后很可能兩頭都不待見。中國這邊已經明確表態要反制,美國那邊也未必會因為你封殺個中國企業就網開一面。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討好強者從來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智慧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當別人博弈中的棋子。
面對這種"夾心餅干"的尷尬處境,你覺得加拿大還能咋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