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加拿大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命令海康威視加拿大公司在120天內停止運營并關閉所有業務,同時禁止本國政府部門采購其產品。加拿大工業部長梅拉妮·喬利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聲稱海康威視“可能損害國家安全”,卻并未提供任何實質性證據。對此,中國商務部迅速回應,指出加方此舉是“典型的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對中國企業進行歧視性打壓,嚴重干擾中加正常經貿合作。
4月29日,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渥太華向支持者發表講話。新華社/美聯
事實上,這已是加拿大政府在四個月內第二次對中國企業發難。今年2月,加方以“支持俄羅斯軍民兩用物資”為由,對20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短短半年之內,加拿大政府兩次以“莫須有”的罪名制裁中國企業,其邏輯如出一轍:將地緣政治立場凌駕于市場規則之上,以行政命令替代法律證據。這種“泛化國家安全”的操作,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合法權益,更讓國際社會對加拿大營商環境的公正性產生質疑。
此次被加拿大政府打擊的海康威視,是全球安防領域的標桿企業,業務覆蓋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其視頻監控設備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在技術實力與合規經營方面均獲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但加拿大政府僅憑海康威視的國有控股股權結構就對其進行有罪推定,顯然是對中國企業赤裸裸的歧視。
在加拿大對海康威視下達“逐客令”的背后,隱藏著更深層的政治動機。作為“五眼聯盟”成員之一,加拿大封殺中國安防企業的步伐遲于美、英、澳等國。美國早在2019年就將海康威視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也在2022—2023年間先后宣布禁止政府部門采購或安裝中國制造的監控設備。加拿大則因動作遲緩儼然成為“五眼聯盟”中的“一眼”缺口。而此次加方對海康威視發難,恰逢美加貿易談判的敏感時期。6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因不滿加對美征收“數字服務稅”,宣布中止所有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僅兩天后,加拿大政府就決定取消“數字服務稅”,以求重啟美加談判。加拿大對海康威視下達“逐客令”與對美“認慫”的時間重疊或許并非巧合——不排除加方有借封殺海康威視向美納“投名狀”之嫌。
加拿大總理卡尼自上臺以來,雖然在口頭上主張對美“強硬”,但在實際行動中仍無法擺脫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加拿大75%的出口依賴美國市場,而美國對加拿大的出口僅占其對外出口總額的11%。這種高度不對稱的貿易關系,使加拿大在經濟和外交上不得不對美亦步亦趨。特朗普甚至多次放言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第51個州”。自今年3月美國對加拿大加征25%關稅以來,加拿大對美出口下降15.7%,自美進口下降10.8%。當前,加拿大正面臨國內經濟下滑的巨大壓力,亟需盡快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一致。
6月28日,中國商務部明確表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換取所謂關稅減免,否則中方將堅決予以反制,維護自身正當利益。中方此言的指向性不言而喻。
早在今年3月,中國就曾對加拿大菜籽油、油渣餅、豌豆征收100%關稅,對豬肉、水產品加征25%關稅,以反擊加方去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鋼鋁產品單方面加征關稅的歧視性政策。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農副食品占中國自加拿大進口總額的18.4%。中方的反制措施讓加拿大的菜籽油價值一夜之間蒸發了10%。加拿大谷物種植協會主席塔拉·索耶控訴道:“加拿大農民被政府當作政治棋子,正為錯誤的決策付出沉重代價。”此次加拿大對海康威視下達的“逐客令”,或將進一步加劇中加之間的貿易摩擦,讓更多加拿大普通民眾淪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正在不斷沖擊世界經貿秩序的穩定性。加拿大若執意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不僅會嚴重損害中加貿易關系,更將自毀其“開放市場”的國際信譽。希望加方能夠立即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錯誤做法,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以實際行動支持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唯有回歸理性務實,中加經貿關系才能擺脫“政治綁架”,真正服務于兩國人民的共同福祉。
來源:中國網
歡迎訂閱!
復制鏈接至TB:
【淘寶】https://m.tb.cn/h.Uk9jgPF?tk=K2kRdfgvr8z CZ0001
「《北京周報》全年電子雜志訂閱 1—52期 PDF文件
贈筆記本禮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