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個大的草臺班子,最近美國的“癥狀”尤其明顯……
一場橫跨獨立日慶典與政治博弈的立法風暴正在重塑美國格局——當地時間7月4日,特朗普在白宮南草坪簽署《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簡稱“大而美法案”),以“歷史性減稅”為籌碼鞏固第二任期政績。與此同時,B-2轟炸機編隊低空掠過白宮的震撼畫面,將法案簽署儀式推向高潮。
一、法案落地:減稅狂歡還是財政炸彈?
這項被川普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工薪階層減稅法案”的《大而美法案》,核心內容堪稱“免稅套餐”:小費、加班費、社會保障金全免,連美國制造車輛的汽車貸款利息都能抵稅——包括馬斯克的特斯拉。不過法案背后的代價可不?。簱缆撋鐖蟮?,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增加3.3萬億美元赤字,相當于每個美國人平均多背1萬美元債務。
更魔幻的是,法案通過當天,德克薩斯州突發洪水致13人死亡,20多名夏令營女孩失蹤。民主黨趁機開炮,紐約州民主黨領袖哈基姆·杰弗里斯直接把眾議院比作“犯罪現場”,痛批法案“威脅美國人民健康安全”。這波“法案慶功”與“災難現場”的畫面對沖,簡直比好萊塢大片還刺激。
二、軍事作秀:B-2轟炸機的政治隱喻
當天的B-2轟炸機飛行表演另含深意。這架來自懷特曼空軍基地的“幽靈”轟炸機,剛參加完上個月針對伊朗核設施的“午夜之錘”行動——美軍用12枚GBU-57鉆地彈精準穿透伊朗福爾多核設施通風井,制造了“夜空被照亮如白晝”的效果。川普在白宮陽臺上看得熱血沸騰:“這是一次不可思議的任務,我們國家現在比過去許多年都更加自豪!”
但軍事專家指出,這場飛行表演更像是政治隱喻。B-2轟炸機單價22億美元,每次出動成本超100萬美元,與其說是紀念軍人,不如說是川普在向選民傳遞“美國軍事霸權不可撼動”的信號。更絕的是,表演時機選在法案簽署前,直接把軍事勝利與立法成就捆綁,堪稱“符號政治”教科書級操作。
三、馬斯克攪局:第三黨構想的虛實博弈
這邊川普忙著慶功,那邊馬斯克的“未來黨”計劃卻鬧得沸沸揚揚。這位SpaceX老板先是發誓要出資換掉118名支持法案的議員,然后又發起“是否同意建立新黨”投票,截止目前已有80萬人參與,其中64%同意,但點贊僅3萬,評論區全是“別添亂”的反對聲。更離譜的是,有網友發現這個投票被作為廣告推送,質疑馬斯克“用算法操控民意”。
共和黨選舉專家斯科特直接開懟:“你馬斯克能做點實事嗎?比如幫加州推行選民身份證?”他搬出1992年羅斯·佩羅攪局導致老布什輸掉賓州的歷史案例,警告第三黨只會吸走共和黨選票。數據顯示,賓州注冊民主黨380萬、共和黨360萬,無黨籍僅140萬,第三黨根本掀不起大浪。斯科特甚至“自爆”:“我們只差74,606位活躍選民就能讓賓州從藍轉紅,別讓馬斯克毀了一切!”
四、爭議撕裂:減稅紅利與階層分化
法案的減稅政策看似普惠,實則暗藏玄機。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測算,最貧困家庭收入將減少4%,而最富裕家庭收入增加2%以上,堪稱“劫貧濟富”。更狠的是,法案削減了1200萬人的醫療補助和200萬人的食品券,民主黨痛批這是“用窮人的血養富人”。
清潔能源行業更是遭遇暴擊:法案取消電動汽車7500美元稅收抵免,導致特斯拉Model Y售價一夜上漲7500美元,直接把馬斯克氣到在X平臺開罵“完全瘋狂,具有破壞性”。美國清潔電力協會警告,法案將導致84萬個綠色崗位流失,南卡羅來納州居民年均電費增加7.7億美元。這種“傳統能源狂歡,新能源遭殃”的政策,讓環保組織直呼“美國正在自毀未來”。
五、民意漩渦:驅逐移民與政治極化
法案通過之際,CBS、ABC等民調顯示超半數美國人支持驅逐所有非法移民。但這種民意背后是撕裂的:保守派認為“維護主權”,自由派批評“種族歧視”,法律專家強調需平衡“程序正義”。更諷刺的是,川普一邊推動減稅,一邊加大邊境執法投入——法案為“建墻”撥款465億美元,移民拘押能力提升450億美元,堪稱“經濟胡蘿卜+軍事大棒”組合拳。
馬斯克的第三黨構想,本質上是這種撕裂的產物。他試圖通過“財政保守+科技激進”吸引中間選民,但正如《新聞周刊》分析:“美國選舉制度的系統性障礙,讓第三黨幾乎不可能成功”。即便如此,馬斯克的一舉一動仍牽動著兩黨神經——畢竟,這位擁有3630億美元身家的富豪,隨時可能成為改變政治格局的“黑天鵝”。
結語:美國政治的“極限拉扯”
從B-2轟炸機的轟鳴聲到馬斯克的投票爭議,從《大而美法案》的狂歡到德州洪水的悲情,2025年的美國獨立日注定不平靜。川普用軍事勝利為法案背書,馬斯克用民意投票挑戰傳統,斯科特用數據捍衛共和黨建制派——這三重博弈,折射出美國政治在民粹主義、精英主義與實用主義之間的“極限拉扯”。正如《紐約時報》所言:“當減稅成為選舉工具,當軍事行動淪為政治表演,美國正在透支未來的信用?!?/p>
那么問題來了:
未來一年,隨著美國建國250周年臨近,川普的“火箭經濟”能否兌現承諾?,馬斯克的第三黨會不會成為驢象兩黨之外的“攪局者”?
最后,你覺得誰會笑到最后?
(據美聯社、CNN、ABC新聞、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