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個問題,你有沒有覺得最近越南的操作有點過頭了?
本來是中美之間你打你的我守我的,結果越南突然跳出來,拱了個火堆,還美滋滋地簽下了個協議。關鍵是,不光簽,還帶著對中國另眼相看的條款簽。就這膽量和配合程度,不知道的還以為越南是這盤棋的主角。
但真不是。真的不是。
我查了下協議時間和細節,事情發生在2025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外宣布,將對越南商品征收20%的關稅。這個數字對比他一開始放話的46%,已經是寬大處理。可話說回來,這種寬大并不是出于什么善意,而是考慮到越南對美國的出口依賴,怕直接掐斷搞出大亂子。
所以呢?越南為這點喘息空間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 簽了一個讓中國難堪的貿易協議
? 默認了反轉運條款
? 被美國直接在協議中寫明要針對從中國轉運的商品加征40%的關稅
而所謂轉運,目前連定義都不清楚。這不是開天窗寫條款,而是給美國留了個大開口,到時候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羅蘭·拉賈點破了問題核心。他說得很明白:如果轉運的定義被美國無限放大,那越南的出口能力直接就斷一截。越南現在的優勢,就是全球供應鏈中那個加工再出口的橋梁角色。一旦這個鏈條被美國人為切斷,想想看后果。
越南外貿總額超過GDP的180%。換句話說,這國家的經濟命根子,捏在國際訂單的手上,特別是美國手上。而這幾年,越南在吸收部分中國轉移產能上動作很猛,全球前五大手機制造商,除了蘋果,幾乎都在越南設廠。
那為什么它還敢配合美國簽這樣一個明顯針對中國的協議?
河內國民經濟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直接說了句實話:這份協議會激怒中國。很少有越南學者在公開場合說出這種帶情緒的話,這就說明,他們心里也明白,這不是一份單純的雙邊貿易協議,而是一份賭上地緣政治立場的文件。
越南現在是騎在三條線之間。
一邊靠中國做原材料供應和加工鏈支撐。
一邊靠美國吃終端市場紅利。
一邊又在東盟和印太戰略之間小心翼翼平衡。
可現實不會一直溫柔。越南這種我什么都想要一點的策略,早晚撞墻。
這次協議之后,中方沒等很久就發出了明確警告。外交部的回應非常直接:談判和協議不應針對或損害第三方利益。聽起來溫和,但這種話在外交語境里,就是明確點名了。
我也順手翻了下最近的雙邊貿易數據。
? 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總額超過2200億美元
? 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僅2024年就超過1100億美元出口額
? 越南對美出口中,40%以上都涉及中國產零部件
也就是說,這條40%反轉運關稅的鞭子一抽下去,越南不是替中國挨打,是自己先栽個跟頭。你可以把中國當替罪羊,但前提是你得有能力獨立站住。
問題就在這兒:越南有沒有這個底氣?
沒有。至少現在沒有。
我認識一位做成衣出口的工廠主,從2018年就在越南設立OEM生產線。他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人力成本,而是運輸穩定性和政策風險。他說了一句很現實的話:現在在越南,不是怕工人罷工,是怕美國總統發個推。
越南不是不知道自己在玩火,但有時候為了眼前這口飯,它寧可賭一把未來。這種短視,在局部可能贏一次,但在結構上是站不住的。
再說句現實點的。
中國真要動手,未必要正面交鋒。只要提高幾項關鍵零部件的出口準入門檻,或者干脆把部分產線轉移到印度或者印尼,越南這幾年拼出來的產業基礎就會立刻失血。這不是冷戰式的壓制,而是典型的成本權重重構。誰的錢在你命脈上,誰說了算。
所以問題來了。
當越南主動把自己往美國陣營送的時候,它有沒有想過:這條路,一旦走錯,能不能回頭?
而我們這邊又該怎么面對一個靠得住又靠不住的鄰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