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的關稅威脅下,柬埔寨首相洪馬內用一紙協議換來了喘息空間,而特朗普的對華關稅戰策略正悄然轉向。
距離特朗普設定的7月9日關稅談判最后期限僅剩4天,柬埔寨與美國突然宣布就《柬美互惠貿易協定框架聯合聲明草案》達成一致。
這是繼越南之后,又一個中國鄰國在特朗普關稅大棒下做出妥協。
金邊的發展理事會總部內,副首相孫展拓通過視頻會議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亞太事務主管莎拉·埃勒曼完成協議審議。
窗外,柬埔寨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高達120多億美元的出口產業,此刻命運被重新改寫。、
柬埔寨的艱難抉擇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懸在柬埔寨頭頂已近三個月
4月,美國政府宣布將對柬埔寨商品征收高達49%的懲罰性關稅,這個數字足以讓金邊決策層徹夜難眠。
作為回應,5月12日,柬埔寨政府緊急實施新規,要求服裝、電子產品、家具等七大類出口商品必須申請原產地證書。
洪馬內政府的經濟目標雄心勃勃,2030年躋身中高收入國家,205年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為實現這一藍圖,自2023年8月上任以來,洪馬內已密集訪問16國,推動237個投資項目落地,總投資額超過60億美元。
現實很殘酷
美國市場占柬埔寨出口總額近40%,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130億美元,其中柬埔寨對美出口就占127億美元,這種單邊依賴讓柬埔寨在談判桌上幾乎沒有回旋余地。
三輪艱難談判在華盛頓和金邊之間展開,6月4日第二輪談判結束后,柬方曾樂觀宣布就“重要條款達成協議”。
但到6月25日第三輪談判時,雙方仍未能取得突破,直至7月4日視頻會議上,協議文本才在最后關頭敲定。
柬埔寨的讓步與代價
《柬美互惠貿易協定框架聯合聲明》的具體條款尚未公布,但參照三天前越南與美國達成的協議模式,柬埔寨的讓步已清晰可見。
美國對柬埔寨商品的關稅預計將從49%降至20%左右,這雖避免了最壞情況,但仍高于特朗普最初威脅的“對等關稅”體系下10%的基礎稅率。
作為交換,柬埔寨必須接受嚴苛的原產地審查機制,防止中國商品通過柬埔寨“洗產地”進入美國市場。
服裝產業首當其沖
柬埔寨65%以上的服裝原料進口自中國,新規要求對指定出口商品實施強制原產地證申請和抽查制度。
洪馬內政府可能還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擴大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以平衡兩國間驚人的貿易逆差。
柬埔寨發展理事會聲明中稱協議“有利于優化投資環境、提升雙邊貿易總量”,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無奈。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則兵不血刃地實現了關鍵目標,在東南亞供應鏈中打入了一個“去中國化”的楔子。
對華政策微妙轉向
就在柬埔寨簽約的同一天,特朗普的關稅戰策略出現耐人尋味的變化,白宮開始向各國發送關稅通知函,但對中國卻釋放出不同尋常的信號。
第一步:降低調門
特朗普一改“對華強硬”的慣常姿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我們不會對中國采取強硬手段。我們會以非常友好的態度對待他們。”
這種措辭與他4月威脅“若不同美達成協議,就按美方說的辦”的論調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步:關稅松口
當被問及高達145%的對華關稅時,特朗普首次承認:“145%的稅率非常高,但不會一直這么高。它會大幅下降。”
雖然補充說“不會降至零”,但這已是貿易戰開打以來美方最明確的讓步信號。
第三步:內閣呼應
財政部長貝森特和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同日加入“降溫”行列。貝森特在私人投資會議上坦言當前局勢“本質上是貿易禁運”,僵局“難以為繼”,萊維特則宣稱中美談判“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特朗普的“批量操作”戰略
7月4日,特朗普在啟程艾奧瓦州前向記者透露了新的關稅戰策略,放棄復雜的雙邊談判,轉向“批量操作”。
“我們有170多個國家,怎么可能逐個達成協議?”特朗普的反問揭示了政策轉向的現實考量。
他宣布即日起向各國發送“10到12封”關稅通知函,“未來幾天”繼續推進,確保在7月9日期限前“完全覆蓋”。
最高稅率達70% 的新關稅體系呈現明顯等級分化,歐盟面臨20%關稅,印度26%,日本24%。
未與美國開展談判的小國承受更重稅負,泰國36%,萊索托50%,馬達加斯加47%。
已簽約國享受優惠,越南關稅從46%降至20%,英國維持10%基礎稅率。
這種分化策略效果顯現
繼越南、柬埔寨妥協后,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壓力劇增,特朗普的終極目標清晰可見,通過關稅杠桿撬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打造“去中國化”的貿易體系。
中國的定力與破局之道
面對鄰國接連“轉向”,中方表現出戰略定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4月已明確表態:“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
經濟紐帶仍是中國的核心優勢
中國同東盟國家累計雙向投資超過4000億美元,是東盟第二大外資來源地。
即便柬埔寨與美國簽約,中國仍是其最大投資國,越南電子廠70%的電子零部件依賴中國供應鏈,這種產業深度綁定不是一紙協議就能割裂的。
軍事外交同步推進
就在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的當天,北部灣海域出現中越軍艦聯合巡邏,越南此前剛與中國簽署40項合作協議,覆蓋基建到數字經濟多個領域。
中國應對策略呈現雙軌并行,一方面加速深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用市場引力對沖美式制裁,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強化對東盟技術輸出,從根本上鞏固區域經濟主導權。
華盛頓時間7月4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打印機開始工作,第一批關稅通知函正式發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說的“關稅戰沒有贏家”正在應驗。
特朗普的退三步進兩步策略,難以掩蓋美國光伏制造商對3500%關稅的憤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