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152輛,這是本田在中國市場交出的上半年成績單,數字背后是24.2%的同比下滑幅度,是否彰顯日系巨頭在電動化浪潮中的艱難轉身,或許也值得思考。
7月8日,本田中國發布最新銷售數據顯示,2025年6月在華終端銷量為58468輛,同比下滑15.22%。更嚴峻的是上半年整體表現:1-6月累計銷量315152輛,相較去年同期的415906輛下滑24.2%。
本田
在華終端銷量連續4年下滑,2024年銷量更是跌破百萬臺大關
作為國內知名度和認知度較高的汽車品牌,本田在國內車市擁躉甚眾。只是,從銷量表現來看,早在2021年,其銷量就開始呈現出下滑的態勢。
本田中國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本田在中國市場創造162.7萬輛的全年銷量,表現非常出彩。
然而此后銷量逐年下滑。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本田在中國的終端銷量為156.15萬輛,降幅為4%。
2022年,本田在中國市場的終端銷量為137.31萬輛。相比上一年同期,銷量下滑了12.07%,降幅拉大。
2023年,本田在中國市場的終端銷量為123.42萬臺。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其銷量下滑了10.12%,降幅依然比較高。
2024年,本田在中國市場的終端銷量更是跌至100萬臺以下,僅為85.23萬臺。相比上一年同期,銷量下滑了30.94%。
需要指出的是,這也是從2015年以來本田在中國市場年度銷量首次跌破百萬輛大關。
本田P7
新能源汽車沖擊等,或成為本田銷量下滑重要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2025年上半年,本田在中國市場的終端銷量繼續下滑2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這顯示了本田在中國市場依然承受了一定的市場壓力。
應該說,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但是本田在電動化方面還有待突破。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6月份,新能源車在國內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53.3%,較去年同期提升4.8個百分點。
本田中國發布終端銷量
相比之下,本田的表現,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是否是本田在華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或許值得思考。
另一方面、進入2025年以后,本田方面在中國市場因為質量問題已經累計召回超百萬臺車輛。這是否對其銷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或許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之一。其中,有兩次較大規模的召回。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消息顯示,2025年1月份,東風本田宣布將召回超過85萬臺車輛;廣汽本田宣布將召回近51萬臺車輛。
召回公告
2025年6月份,廣汽本田宣布將會在國內車市召回240764臺車輛,涉及到汽油版雅閣等多款重磅車型。
與此同期,東風本田宣布將會在國內市場召回139621臺車輛,涉及到混動版思域、混動版本田CR-V等多款車型。
顯然,僅2025年1月份、6月份,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在國內車市就宣布將在國內車市召回近180萬臺車輛。
本田CR-V
電動化加速等,或助力本田繼續“騰飛”?
好在面對銷量持續下滑,本田方面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采取行動。2024年7月,本田宣布關閉位于廣州和武漢的兩座工廠。
中國汽油車年產能由149萬輛縮減至100萬輛,這一減產規模在日本車企中創下歷史紀錄。本田公司發言人表示,此舉是響應中國市場變化的一部分。
2024年10月份,東風本田新能源汽車工廠投產;2024年12月份,廣汽本田新能源汽車工廠也正式投產。
本田S7
顯然,本田正加速電動化轉型步伐。 我認為,這些舉措的推出,對于本田扭轉當前的銷量下滑的局面,應該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此,車宇世界希望,本田能夠迅速實現電動化轉型等,迅速度過當前的市場陣痛期,從而獲得更好的市場銷量和發展前景。我認為,本田有這個實力。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銷量數據,來源于本田中國官方發布的產銷快報,僅供參考。由于統計方式或者渠道的差異性,可能與其他渠道公布的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823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