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越南國會通過了一項震撼性的法案,宣布從7月1日起取消8項罪行的死刑,其中包括貪污和侵占財產罪。
張美蘭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已經被判處死刑、卻尚未執行的68歲女首富張美蘭,將改判為終身監禁。
張美蘭的律師江鴻青在接到這個消息后,第一時間通知了他的當事人。他說:"我今天早上已經告知張女士,她非常高興"。
"非常高興"——這四個字,對于一個曾經站在生死邊緣的人來說,或許是世界上最輕描淡寫的表達了。
但這個故事的精彩之處,遠不止于此。張美蘭案,不僅是越南歷史上最大的金融詐騙案,更是一個關于權力、貪婪、政治博弈和司法改革的多重隱喻。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越南這個東南亞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種種矛盾與掙扎。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這個故事的每一個層面,看看一個從街頭小販起家的女人,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越南首富,又是如何在權力的巔峰跌落,最終在死亡的邊緣獲得"救贖"的。
1. 從化妝品攤販到地產女王:一個"越南夢"的誕生
要理解張美蘭的故事,我們必須回到1956年的西貢(今胡志明市)。
那一年,張美蘭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中越混血家庭。父親是越南人,母親是越南華裔。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這樣的家庭背景并不特殊——西貢作為南越的首都,本就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大都市。
張美蘭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幾乎沒有留下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記錄。她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過人的學歷,更沒有什么政治背景。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年輕時的張美蘭,那就是"平凡"。
她和母親一起,在西貢著名的中央市場擺攤賣化妝品。
這是一份辛苦但誠實的工作。每天清晨,她們要早早起床進貨,然后在熙熙攘攘的市場里,向來往的顧客推銷各種化妝品。那時的張美蘭,恐怕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越南最富有的女人。
轉折點發生在1986年。
這一年,越南開始實施"革新開放"(Doi Moi)政策。這是越南版的"改革開放",其核心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鼓勵私營經濟發展,吸引外國投資。
越南1987年
對于像張美蘭這樣的小商販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市場放開了,機會來了,膽大的人開始嘗試各種新的生意。
張美蘭敏銳地察覺到了房地產市場的巨大潛力。隨著經濟的開放,越南開始出現私人房地產交易,土地和房產的價值開始顯現。她果斷地從化妝品生意轉向房地產,開始小規模地買賣土地和房產。
1992年,張美蘭成立了萬盛發集團(Van Thinh Phat Group),開始涉足房地產業。這個時候的越南,正處于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土地價格飛速上漲,房地產成為了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張美蘭顯然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她不僅在合適的時機進入了房地產行業,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如何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在越南這樣一個政府主導的經濟體系中,沒有政府的支持,任何大型項目都無法進行。
據公開資料顯示,張美蘭的房地產項目遍布胡志明市的黃金地段。她開發的項目,不僅包括住宅,還包括商業綜合體、酒店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胡志明市中心的時代廣場項目。
到了2000年代,張美蘭已經成為越南商界的傳奇人物。她的財富積累速度之快,商業版圖擴張之廣,令人瞠目結舌。媒體開始稱她為"越南女首富",她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各種富豪榜上。
從一個街頭小販到億萬富翁,張美蘭的故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越南夢"。它證明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只要有膽識、有眼光、肯拼搏,任何人都有可能改變命運。
然而,正如所有的帝國都有其陰暗面一樣,張美蘭的商業帝國背后,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2. 西貢商業銀行:一場精心布局的"金融魔術"
如果說房地產讓張美蘭成為了富豪,那么對西貢商業銀行(SCB)的控制,則讓她成為了"超級富豪"。
西貢商業銀行(SCB)
西貢商業銀行成立于2012年,是由三家較小的銀行合并而成。表面上看,這只是越南銀行業整合的一個普通案例。但實際上,這家銀行從成立之初,就成為了張美蘭實施其"金融帝國"計劃的核心工具。
根據越南法律,個人或企業持有銀行股份不得超過5%。
這是為了防止銀行被少數人控制,保護儲戶利益的監管紅線。但張美蘭找到了繞過這條紅線的"妙招"。
她通過一系列錯綜復雜的股權安排,利用親友、員工和空殼公司,秘密控制了西貢商業銀行超過90%的股份。這些名義上的股東,實際上都是張美蘭的"白手套"。他們在法律文件上是獨立的投資者,但在現實中,完全聽命于張美蘭。
控制了銀行之后,張美蘭開始了她的"金融魔術"表演。
第一步:制造虛假貸款。 張美蘭指示銀行向她控制的各種空殼公司發放巨額貸款。這些公司往往只存在于紙面上,沒有任何實際業務。貸款的用途五花八門,從房地產開發到進出口貿易,但最終這些錢都流向了張美蘭的口袋。
第二步:操縱債券發行。 西貢商業銀行大量發行企業債券,而購買這些債券的,往往還是張美蘭控制的其他公司。通過這種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她可以憑空創造出巨額的"資產"和"收入"。
第三步:賄賂監管官員。 為了讓這些違法行為不被發現,張美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賄賂網絡。從銀行內部的高管,到外部的監管官員,都被她用金錢收買。這些人成為了她的"保護傘",讓她的金融帝國得以在陽光下運行多年。
根據檢方的指控,從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間,張美蘭通過這些手段,從西貢商業銀行非法轉移了高達270億美元的資金。
這個數字,相當于越南GDP的6%!
想象一下,一個國家6%的GDP,被一個人通過一家銀行悄無聲息地偷走了。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金融犯罪,而是對整個國家經濟體系的掠奪。
更可怕的是,如果不是2022年的那場擠兌風波,這個"金融魔術"可能還會繼續下去。
2022年10月,有傳言說西貢商業銀行出現了流動性問題。恐慌的儲戶開始大規模提取存款,銀行陷入擠兌危機。
為了穩定局勢,越南中央銀行不得不緊急介入,向西貢商業銀行注入流動性。
正是這場擠兌,撕開了張美蘭金融帝國的面紗。調查人員發現,銀行的賬目一片混亂,大量的貸款無法收回,資產嚴重縮水。順藤摸瓜之下,張美蘭的整個犯罪網絡浮出水面。
2022年10月,張美蘭被逮捕。
一個曾經呼風喚雨的女首富,就這樣成為了階下囚。
3. "烈火熔爐":一場沒有硝煙的政治風暴
張美蘭的落馬,絕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是越南"烈火熔爐"反腐運動的一部分,而這場運動的背后,是越南政治格局的深刻變革。
"烈火熔爐"(Dot Chay)這個充滿象征意味的名字,最早出現在2016年。
發起這場運動的,是時任越共一把手阮富仲。
阮富仲
阮富仲是一個有趣的人物。他是一位馬列主義理論家,長期從事黨的理論工作。
按理說,這樣的背景應該讓他成為一個保守的官僚。但恰恰相反,阮富仲成為了越南歷史上最激進的反腐斗士。
為什么一個理論家會如此熱衷于反腐?答案或許在于他對越南未來的深刻憂慮。
進入21世紀后,越南經濟雖然保持了高速增長,但腐敗問題也日益嚴重。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幾乎成為了公開的秘密。民眾對腐敗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越共的執政合法性受到了嚴峻挑戰。
阮富仲意識到,如果不采取斷然措施,越共可能會重蹈蘇共的覆轍。于是,他發起了"烈火熔爐"運動,誓言要將腐敗分子"燒成灰燼"。
這場運動的特點,可以用四個字概括:不留情面。
無論你是什么級別的官員,無論你有什么樣的背景,只要涉及腐敗,就必須接受調查和審判。在"烈火熔爐"的烈火中,越南兩位前國家主席、多位部長級官員、數百名地方官員紛紛落馬。
張美蘭案,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浮出水面的。她不僅是一個商人,更是官商勾結網絡中的關鍵節點。通過她,調查人員挖出了一大批腐敗官員。
但"烈火熔爐"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首先是官員的消極怠工。由于反腐力度太大,許多官員變得謹小慎微,不敢做決策,不敢簽字,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卷入調查。這種"不作為"的風氣,嚴重影響了政府的運作效率。
其次是外資的觀望情緒。張美蘭這樣的大企業家都能被查辦,其他投資者自然會擔心自己的安全。一些外國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在越南的投資風險。
最重要的是,反腐運動逐漸演變成了政治斗爭的工具。在越南復雜的政治生態中,"親美派"和"親中派"、"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
反腐的大棒,有時會被用來打擊政治對手。
2024年7月,阮富仲去世。他的繼任者蘇林,雖然也表示要繼續反腐,但力度和方式都在悄然調整。
張美蘭案的改判,或許就是這種調整的一個信號。
4. 改判背后:一盤看不見的政治大棋
表面上看,張美蘭的改判是因為越南修改了刑法。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司法但如果你認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司法程序,那就太小看越南這盤棋了。法律的修改,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技術調整,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針對這樣一個關鍵的人物。它的背后,是一盤關系到越南未來走向的、看不見的政治大棋。
第一,是“務實”的考量:追回贓款比處決人命更重要。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甚至有點冷酷的邏輯。張美蘭貪了多少錢?270億美元!這筆錢,對于越南這個體量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一個巨大的黑洞。如何填上這個黑洞,是越南政府當前面臨的最棘手的經濟問題。
一個死了的張美蘭,對于追回這筆錢,毫無價值。她名下的資產,很多都以極其復雜的方式隱藏在海外,或者登記在各種代理人名下。只有她活著,才有配合調查、交代資產下落的可能。
她的律師江鴻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反復強調了這一點。他說,張美蘭和她的家人正在“盡一切努力”來彌補損失。這番話,與其說是說給媒體聽的,不如說是說給越南的決策者聽的。這是一個交易的信號:留我一命,我還你錢。
對于越南政府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從民憤的角度看,處決張美蘭,可以平息民眾的憤怒,彰顯反腐的決心。但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看,追回哪怕是一小部分贓款,都比單純的泄憤更有實際意義。這筆錢,可以用來穩定金融體系,可以用來投資基礎設施,可以用來改善民生。
最終,務實戰勝了情緒。越南的決策者們選擇了一條更具挑戰性,但也可能帶來更大回報的道路。他們寧愿背負“對富豪手軟”的罵名,也要為追回國家資產,保留最后一線希望。
第二,是“形象”的考量:做給全世界看的司法改革。
今天的越南,已經不是過去的越南了。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擁抱全球化,特別是擁抱西方的資本和技術。在中美貿易戰和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背景下,越南被普遍視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蘋果、三星、英特爾等跨國巨頭,都在加大對越南的投資。
在這個關鍵時期,越南的國際形象,變得至關重要。
而死刑,特別是針對經濟犯罪的死刑,在西方世界,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歐盟早已廢除死刑,美國的大多數州也已經停止執行死刑。如果越南因為一起金融詐騙案,就處決一個備受國際關注的女企業家,這無疑會給其國際形象,蒙上一層“野蠻”、“落后”的陰影。
這會嚇跑那些正在猶豫是否要來越南投資的外國資本。他們會擔心,越南的法律體系是否健全?他們的財產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他們會不會因為一些商業糾紛,就面臨牢獄之災,甚至是生命的危險?
所以,取消包括貪污在內的8項死刑罪名,并讓張美蘭案成為第一個受益者,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公關秀”。它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越南正在與國際接軌,正在努力建設一個更加文明、更加可預測的法治環境。我們不僅有廉價的勞動力和優惠的政策,我們還有不斷完善的法律體系。來我們這里投資,是安全的。
這種“形象工程”,對于今天的越南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面子,而是實實在在的里子。它直接關系到越南能否抓住這波歷史性的產業轉移機遇,實現真正的國家崛起。
第三,是“政治”的考量:后阮富仲時代的權力平衡術。
阮富仲的“烈火熔爐”,雖然在反腐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造成了越南官場的“寒蟬效應”。人人自危,人人不敢擔當。這種政治高壓,在短期內可以起到震懾作用,但從長期來看,不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隨著阮富仲的去世,越南進入了“后阮富仲時代”。新的領導集體,需要在繼承反腐大業的同時,對過去的一些過激做法,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正。他們需要安撫官僚體系,需要重振經濟信心,需要在“打虎”和“發展”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蘇林
張美蘭案的改判,就是這種“平衡術”的體現。
判處張美蘭終身監禁,而不是死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商界和官場的緊張情緒。它傳遞了一個信號:反腐依然會繼續,但目標是懲治犯罪,而不是趕盡殺絕。只要你愿意配合,愿意彌補損失,政府還是會給你一條出路。
這種“寬嚴相濟”的策略,有助于穩定人心,凝聚共識,為新一屆領導集體順利施政,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
可以說,張美蘭的生死,已經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命運,它成為了越南政治風向的一個標桿。她的改判,標志著“烈火熔爐”運動,正在從一個“疾風驟雨”的階段,過渡到一個“和風細雨”的新階段。
5. 最后的價值:從“白手套”到“手術刀”
張美蘭的命運,從來不是一個關于正義的故事,而是一個關于成本、收益與風險控制的冰冷方程。她的結局,更像是她作為一件“工具”的最終價值,被這個國家榨干用盡的全過程。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在越南野蠻生長的時代,張美蘭這樣的“白手套”,是系統默許甚至需要的。她是一把高效的資本聚合器,是打通政商關節的潤滑油。她的存在,本身就是舊發展模式的一個“功能模塊”。她的罪行不是打破了規則,而是她這個模塊的BUG(漏洞)太大,貪婪到幾乎讓整個系統宕機。
所以,對她的審判,本質上不是為了伸張正義,而是一場系統級的“清創手術”。
初審的死刑判決,就是那把切除腐肉的手術刀。這一刀必須快、準、狠。它要一刀切斷官僚體系對舊模式的幻想,一刀切開民眾心中郁結的怒火,讓膿血流出。它是一場必需的、帶有表演性質的暴力清創,目的是阻止系統性崩盤。在那個時刻,張美蘭的命,是穩定整個越南局勢的“藥引”,是平息民憤的最低成本。
然而,手術清創之后,國家需要的不是一具尸體,而是一個能夠幫助肌體恢復的“樣本”。這就是改判的邏輯——從“手術刀”到“活體樣本”的轉變。
一個死了的張美蘭,價值僅限于泄憤。而一個活著的張美蘭,則成了一個全新的、更有價值的戰略工具。
第一,她成了對外展示的“法治樣本”。她的免死,成了越南遞給國際資本社會最直觀的“投名狀”。這個活生生的樣本在告訴世界:看,我們的系統已經升級,我們不再因為經濟問題而奪人性命,我們已經學會了用更“文明”的方式來處理商業糾紛。這個樣本,遠比任何法律條文或投資宣傳片都更具說服力。
第二,她成了對內追贓的“活體密鑰”。她那270億美元的窟窿,藏在全球各個角落。只有她活著,才有希望通過她這把唯一的鑰匙,追回哪怕一小部分的國有資產。她的余生,將被用來配合這場漫長的尋寶游戲。
所以,張美蘭沒有贏,她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被使用”。她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交易:用自己的后半生,為越南這套全新的國家操作系統,做了最后一次信用背書。她從一件用于“搞錢”的工具,變成了一件用于“維穩”和“招商”的工具,其最后的價值,被榨取得淋漓盡致。
這里是禾白的思考室,一個專注深度分析的獨立觀察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