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7月5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隨著“新民1445”雕塑揭幕,歷經四個多月保護提升的長春新民大街5日正式開街。這條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城市軸心大街,顯露出嶄新的面容。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制的偽滿洲國“首都”,總長1445米的長春新民大街及兩側的歷史建筑,集中見證了日本侵華的過程,是日本侵華的重要罪證。
開街當天,大街兩側的偽滿時期歷史建筑大院面向公眾開放,并同時揭幕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紀念展、偽滿綜合法衙舊址專題展、偽滿國務院舊址專題展。
7月5日,吉林長春,游客在新民大街觀光游覽。 張瑤 攝
新中國成立后,有關政府部門、長春市及全體市民努力保護新民大街兩側的建筑,使其發揮使用價值。這些建筑中,一些成為吉林大學的教學樓、辦公樓,一些成為醫院門診樓,為教育、醫學等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作為吉林省首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兩側有10余處院落,其中5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2月,長春啟動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活化利用工程,在不對文物本體產生任何擾動的前提下,通過文物院落修復,嚴格保護和延續街區的歷史肌理、空間尺度和景觀風貌。
由長春日報社舊址改建的長春歷史文化博物館是新民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工程。偽滿皇宮博物院學術研究部主任王昊介紹,館內基礎展陳600余件,包括多件一級文物,將成為游客了解長春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長春與北京、開封、洛陽等7座城市的10家博物館展開“古都對話”,借來60余件珍貴文物和展品與觀眾見面。
改造后的新民大街,人行步道拓寬了,讓行人既能感受到歷史文化氣息,又舒適愜意;沿街院落打開了,釋放的4.5公頃空間打造成口袋公園,為市民游客提供休閑新空間;20多家特色品牌入駐,形成全新的文旅業態布局。
王昊表示,新民大街濃縮了長春近現代歷史各個時代的符號,承載著完整的抗爭史、建設史與發展史,這種“可進入、可觸摸、可感知”的體驗,將使其成為“以一條街帶動一座城”的治理范本。(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