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前腳剛走,后腳就追過來了。
俄羅斯總統普京剛剛確定將于8月31日至9月3日訪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中方高層舉行雙邊會談,并共同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活動。就在中俄關系升溫的關鍵時刻,美國卻突然揮舞起關稅大棒——共和黨鷹派人物、特朗普的親密盟友格雷厄姆拋出新法案:凡是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國家,一律加征500%關稅!
格雷厄姆沒有明說,但矛頭直指中國和印度。很顯然,美國已經坐不住了。
普京訪華引發連鎖反應,美方提前下絆
普京的訪華時間點頗為敏感。這不僅是他連任后首次對中國展開國事訪問,更將出席上合峰會和抗戰勝利紀念活動,象征意義非同尋常。
而就在此時,格雷厄姆突然高調放風,聲稱中國和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就是“支援戰爭”,必須承擔責任。于是,這份名為《能源出口問責法案》的議案被拋上國會日程,擬于7月進行投票表決。一旦通過,美方將對中印等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高達500%的懲罰性關稅。
這顯然是為普京訪華“下絆子”,更是想逼中印在美俄之間“選邊站”。但問題是,這一招真的有效嗎?
中俄印態度明確:不吃美國這一套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直指格雷厄姆是“恐俄分子”,其提案是毫無意義的政治表演,“他說了不算”。
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直接回懟,稱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公開透明、正當合法”,中國堅決反對任何第三方借口干擾正當貿易往來。
更關鍵的是,毛寧在記者會上提到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中東沖突的是非曲直很清楚”,這其實是在暗示,以色列和美國才是挑起沖突的一方,伊朗是自衛。既然中國可以在中東問題上保持獨立判斷,俄烏問題上自然也不會被美國帶節奏。
印度方面雖然表面克制,但實際立場也非常現實。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俄油買家之一,靠低價原油穩定了國內通脹,還從中轉手出口獲利豐厚。現在你讓他放棄“白撿的便宜”,還要承擔高額關稅?這等于拿刀架在莫迪的脖子上,結果只會是反效果。
特朗普悄然“松口”,開啟訪華籌備
就在格雷厄姆強硬放話的同時,日媒卻爆出另一則耐人尋味的消息:特朗普團隊正在籌劃年內訪華行程,時間可能就在下半年。
據悉,特朗普此行將率領一支“CEO天團”來華訪問,成員涵蓋馬斯克(特斯拉)、黃仁勛(英偉達)、奧特曼(OpenAI)等多個敏感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代表團的陣容涉及新能源、電動汽車、芯片、AI等美國最倚重卻最受制于中國的產業鏈板塊。
特朗普為何要來?很簡單,他得保住選票。他知道在稀土、電池、供應鏈等卡脖子領域,沒有中國就沒有美國的科技產業安全。而一旦強硬到底,美國只能自己吞苦果。
中方此前已明確,在半年內對美開放稀土出口許可,但需“半年一簽”,以防美方朝令夕改。這種機制既保障了短期供應鏈穩定,又為中方保留了足夠的反制空間。
美國的訛詐邏輯正在失效
加500%關稅,真能實現嗎?外交學院院長王帆一語道破:這不過是格雷厄姆的政治作秀罷了。此前中美關稅戰早已證明,美國根本承受不起長期高稅率帶來的反噬。
不管是對中國產品征稅,還是對印度施壓,美國真正的目的不是關稅本身,而是通過“極限施壓”讓中印在地緣博弈中讓步。但無論從地緣利益還是產業邏輯出發,這種“脅迫外交”都注定失敗。
俄羅斯不會為此低頭,中國不會受此脅迫,印度也不會放棄自己的能源紅利。
結語:時代變了,美國卻還在用老辦法
格雷厄姆可能想用一紙法案改變世界格局,但他忘了,時代早變了。
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美國想制裁誰就能制裁誰的年代。中俄印等國之間的能源、貿易、地緣合作,正在逐步形成新的穩定框架。這種穩定,不是靠單邊威脅能打破的。
對于中國來說,普京訪華是深化中俄關系的契機,而不是被威脅的理由。中俄合作不針對任何國家,但也絕不接受任何脅迫。
一句話總結:想合作,歡迎來談;想打壓,那就奉陪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