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朗普給出的“關稅豁免期”截止僅剩6天的時間,越南這個近年來經濟騰飛的東南亞國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倒向美國,簽署了一份被認為損害地區團結、危害中國利益的不平等協議。這一事件讓整個東盟都繃緊了神經,也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
越南曾是東盟關稅同盟重要支撐點,如今卻成了打破團結的“叛徒”。這份美越所謂的“歷史性協議”,內容充滿了對中國的針對性。核心的“分級關稅”條款,大幅降低越南本土商品對美出口稅率,卻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課以高達40%的懲罰性關稅,而且“轉運”的定義權完全掌握在美國手中。
此外,越南為了這點甜頭,全面對美國商品開放零關稅市場,甚至讓美國海關人員進入越南境內進行稽查監管,這近乎將越南納入了美國的“經濟控制體系”。
越南做出這樣的選擇,根本原因在于其對美國市場的深度依賴。它是美國全球貿易逆差的第三大來源地,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對美出口拉動。當特朗普政府的豁免倒計時如同懸頂之劍,越南方寸大亂,只能選擇迎合美國的要求。
美方在談判中施壓,要求越南“加大打擊貿易欺詐力度”、“嚴格執法”以堵塞中國產品的轉道可能,取消針對美國的各類非關稅障礙,越南幾乎全盤接受,還承諾“購買更多美國產品”。
面對越南的倒戈及協議中針對中國的條款,中方表現得十分克制。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僅用平靜而原則性的一句話回應:“中方一貫主張各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分歧。同時,有關談判和協議不應針對或損害第三方的利益。”這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卻直接點明了美越協議的核心要害,為后續可能的行動埋下了法理與道義的伏筆。
中方之所以如此鎮定,是因為早已有了系統性的準備。商務部曾明確預警,任何國家若出賣中國利益與美國進行利益交換,必然會遭遇中方的堅決反制。越南雖然有高達30%的對美出口依賴度,但它的產業命脈卻掌握在中國手中。
其工廠所需的電子零件,超過60%直接來自中國;塑料原料對中國供應的依賴程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0%以上。一旦越中貿易摩擦升溫,產業協作出現裂痕,對越南自身產業根基的摧毀力度將遠超其與美國短暫和解帶來的收益。
此外,中國還擁有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煉加工產能這一“王炸”。稀土是眾多尖端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高性能無人機電機、電動汽車驅動核心部件、風力發電機組,乃至導彈的精密制導系統,都離不開高性能稀土永磁體。
一旦中國對越南采取行動,在關鍵材料命脈上卡住其喉嚨,越南的相關產業將遭受重創。而且,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備、鏈條最長、響應能力最強的產業體系,以及規模最龐大的消費市場。無論是在產業鏈上對越南進行精準剝離與替代,還是在消費市場施加壓力,都能對越南產生深遠影響。
越南的這一倒戈行為,不僅對自身有影響,還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在東盟內部,它開了一個糟糕的先例,可能引發不良示范效應。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可能會面臨美國的施壓,陷入是否效仿越南的兩難境地。一旦有更多國家選擇倒向美國,東盟的團結將受到嚴重威脅,地區貿易格局也會發生巨大變化。
在國際上,越南的行為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印度在越南簽署協議后,顯著加快了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步伐。印度主要擔心產業資本因墨西哥等地享受的北美便利而撤離,越南的“破窗”行動加劇了它的焦慮,使其在貿易博弈中的地位被動削弱。
歐洲方面同樣面臨壓力。五月簽署的美英雙邊協議中植入了“毒丸條款”,旨在實現在供應鏈體系中強行去中國化。這讓處于搖擺不定狀態的歐盟面臨艱難抉擇,要么接受類似的限制性條款,沖擊中歐產業鏈;要么堅持獨立立場,承擔可能的對美關系摩擦。歐洲的風向選擇,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場全球貿易重構風暴的波及范圍。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越南的行為本質上是以犧牲他國利益來迎合美國的地緣政治要求。中方的鎮定自信,源于對各類挑戰的預見和充分準備。中國擁有的稀土資源、完善產業鏈和龐大內需市場,是應對貿易爭端的有力武器。
越南的舉動雖然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但它也必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在全球貿易的大棋盤上,任何企圖通過犧牲他國利益來換取短期利益的行為,最終都可能得不償失。這場貿易爭端還在繼續,未來的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中國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各種挑戰,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全球貿易的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