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據《紐約時報》報道,海格塞斯以一票之差當選美國國防部長后,向 300 萬雇員發送了同一封郵件,聲稱:他們會與盟友合作,以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威脅。
由此可見,此人對華的態度相當強硬,可令人意外的是,海格塞斯卻軟化態度,公然頒發了2次相同命令。
第一次,他在五角大樓召開會議表示:他們不想和中國發生沖突;
第二次,他在北約的國防部長會議上再次重申:他們不尋求和中國發生沖突,他們認為這個沖突是可以避免的。
除此之外,結合《防務新聞》的爆料,他竟然還要求美軍所有人都不許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動手!”
那么,這位美防長前后態度兩極反轉的幕后原因是什么?
美軍情報部門的發現,給美防長潑了一盆涼水
一切還要從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的言論說起,當時他在檀香山防務論壇上發表了兩個關于中國的“臆測!”
第一:他認為我國和俄羅斯以及朝鮮三國之間的合作范圍很廣泛,之后會形成“麻煩三角”。
言下之意:全世界都要警惕這三個危險國家!
第二: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認為,中國在臺灣地區的正常軍事行動是為武統臺灣做戰斗預演。
只要解放軍一在臺海附近活動,他們就坐立難安,總害怕臺灣被武統。
他們的“擔憂”主要來源于美軍情報部門提供的2大信息點,分別是055和075的動向。
首先,我國海軍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編隊出乎了美軍的意料,以往我們一直在近海活動,但近期卻順利突破第一島鏈,一路穿過菲律賓中部海域成功抵達澳大利亞的珊瑚海。
這意味著,假設南海和臺海局勢有變,美軍想要通過澳大利亞海上通道去干涉戰局的陰謀,注定無法實現了。
其次,我國075兩棲攻擊艦安徽艦所帶領的特混艦隊,已經成功抵達臺島東南和菲律賓之間的海域。
這個部署行動說明:我方擁有將三個陸戰合成營的兵力,一次性投送到岸灘上的能力;
與此同時,萬一交火,我方也能擁有兩百枚垂直發射導彈和其他艦載武器的強大后盾當支援。
此外,我國海軍如今擁有巨大的水面編隊,比如8艘055驅逐艦和3艘航母,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軍在第一島鏈內的優勢并不大。
帕帕羅因此表示:美軍必須在印太地區擴大武器裝備規模,不然以他們現在的數量,遇到臺海沖突,他們根本沒有充足的彈藥能應付。
除了中國給他帶來“巨大威脅感”之外,他覺得俄羅斯在太平洋放的7艘新潛艇,這種行為也是危害美國安全的。
在他的心里,中俄分明是故意針對美國的國防弱點在做部署,所以他將中俄都放在了“威脅方”,而朝鮮一直都是美國圖謀朝鮮半島的“絆腳石”,因此也被他順便拉出來說事。
當然更讓他和美國防長海格塞斯破防的是,我國軍工方面的成就。
比如:我國秘密高超音速空空導彈目前順利進入到最終的測試時期,這個神秘武器性能強悍,就連B-21隱形轟炸機都無法應對它,美國因此感到十分棘手。
還有我們排水量高達80000多噸的——第一艘采用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福建艦,從2022年下水進行系泊試驗至今已有兩年多,到今年六月份估計能順利進行海試。
除了以上兩個突破之外,我們的殲-20隱身戰機也進入到批量服役階段,據土耳其媒體《沖突報告》測算,我國殲 - 20 隱身戰機數量超過 300 架,而F - 22戰機由于成本高昂等原因,僅生產了 187 架,從數量上對比,我國占據了很大的優勢。也許有人說他們F-35數量高達1000架,我方未必比得上。
然而真相是,他們的F-35戰斗機要同時兼顧海軍陸戰部隊和海軍,因此這種戰機的性能比不上殲-20,雙方正面交鋒,F-35必敗無疑。
而在六代機的對比上,美軍的計劃也處在“紙上談兵”的狀態中,我方相關項目早已推出,且我方速度明顯更快。美軍要想在這方面趕超我國,實在太難。
而且,近期美軍的“哨兵”導彈項目又被叫停了,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開支已經超過1400億美元,比5年前超支了81%。
可我國為了應對他們的“哨兵”,在1994年就把東風-41研制出來了,當前中國東風-51也正在研制中,所以美國在這方面遠不如我國。
還有我們射程能達到4000公里的東風-26,它是我國首款可以實施精確打擊的戰術彈道導彈,同時也是能夠精準打擊關島的首款常規彈道導彈。
它的存在給美國帶來巨大的壓力,他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干涉朝鮮半島局勢了,美軍所謂的“島鏈封鎖布局”就此失效。
以上種種差距,都說明了我軍已經充分擁有“區域拒止、反介入”的作戰能力。美軍情報部門的發現,已經讓帕帕羅不得不認清事實,同時也讓美防長海格塞斯瞬間清醒了。
他不得不軟化,將軍事重心轉到內部
在這樣的局勢下,海格塞斯不得不軟下身段向中國散發“求和”的信號,這也解釋了為何他在一天之內連續兩次下達“不和中國起沖突”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他為了確保整個國防部成員都明白自己的意思,甚至還著重解釋了兩大內容。
第一:美軍絕對不主動尋求與解放軍發生沖突;
第二:所有人都要明白一點,中國和美國的沖突絕對是可以避免的。
從他的措辭也可以看出,他是從心底認可“中美要是發生沖突,美國將不會有好果子吃”這個事實,他的畫風突變其實不止這一次。
他在德國斯圖加特接受采訪時也對著鏡頭強調:他們不想和我國開戰!但在強調這一立場之前,他就宣稱:中國是美國的外部威脅。
這前后明顯的對比,可以看出海格塞斯與特朗普一樣,言辭總是反復無常的。
海格塞斯究竟是想干什么?這是外界都關心的問題,不過對此,他早就給出了答案。
在認識到中國軍事力量發展以及美軍內部存在的問題后,海格塞斯開始尋求解決辦法。
此時,他將目光投向了內部改革,決定邀請 DOGE 進駐五角大樓,以解決國防部官僚機構浪費和冗余問題。
從客觀角度來看,美國國防部正在運行的很多氣候項目,的確和機構“威懾并打贏戰爭”的屬性不符,這些部門不應該由他們來推動。
而且該機構每年的預算雖然超過了8000億,但最底層的士兵卻沒有得到一定的好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對此表示:國防部預算的使用率比較低下,開支太大了。
他還以空軍舉例,普通商店賣一個裝有螺栓的袋子只要100美元,但空軍卻要花90000美元才能買到。
他的意思太明顯了,那就是軍隊沒把預算花到刀刃上,其中存在的差額就是一種浪費。
這種浪費其實也和美國軍工產業遲遲無法取得突破有關,他們軍工產業的背后利益牽連甚廣,如果DOGE能真的改革成功,估計他們的軍事力量會更上一層樓。
聯系之前海格塞斯所說的“馬斯克團隊的改革計劃,很有可能對軍事和文職人員產生影響”這句話,以及瓦爾茲的態度,可知:海格塞斯接下來將會全力支持DOGE的削減計劃,未來美國士兵待遇很可能會提升。
從這也可以發現,海格塞斯不會在明面上把手伸到“印太地區”,他之后會將軍事重點轉移在美國內部!
可是依照特朗普的個性,他肯定不會就此放棄,因此他會當個“幕后導演”,要求其他盟友出手。
作為特朗普的“軍部執行人”,他向盟友轉移風險
作為特朗普“軍部傀儡”的海格塞斯,他自然能體察特朗普的動機,于是他回應了己方對于印太地區、非洲以及歐洲的相關軍事戰略目標。
他還是老一套,說了很多話,目的就是為了證明我國的“野心勃勃”!
更加離譜的是,他還再三聲明“他特朗普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個和平的總統”,所以他們國家在特朗普的領導下,是真的不想和我國發生沖突。
可是為了和平,他們必須變得強大,這樣才能實現這個目的。之后他再次渲染我國對南美洲、非洲大陸以及周邊地區有“險惡意圖”,因此他覺得他們和盟友要先下手為強,在這些地區提前做好準備。
至于美國的盟友要怎么做準備,他也給出了標準答案,那就是每個國家都將自己國內生產總值的5%用到國防開支上。
他覺得特朗普說的“自己周邊地區自己守護”這個觀點很合理,要是有需要的話,他們也是會上場幫忙的。
當然歐洲各國對這種要求紛紛表示“不可接受”,此前他們拿出2%已經很多了,現在還要多拿出3%,誰也接受不了。
從這兒也可以發現特朗普打得一手好算盤,他想要讓盟友出錢出力來實現自己的“霸權地位”,這樣必定會讓北約陷入混亂。
死傷都是盟友的,美國只在后面慫恿坐收漁翁之利,只要是腦子沒進水的國家,肯定不會任由特朗普擺布的。
結語:
從美國各種操作可以預知的是,未來美國不會和我國直接發生軍事對抗,但他們會指使盟友體系來在地區維持自己的“霸權影響!”
不管怎樣,我國始終以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以及合作共贏的態度來對待美國,希望美國不要自誤,不然中美直接沖突,遭殃的是全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