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王毅外長出訪歐洲,既是為中歐峰會提前做準備,也是想勸歐盟與中方聯手應對美國關稅。然而面對中方的誠意,歐盟不僅沒有應有善意,反逼中國二選一。
7月2日當天,王毅外長連見歐盟三大高官,分別是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盟外長卡拉斯。這里面最值得關注的,是和卡拉斯的高級別戰略對話。
王毅外長和歐盟外長卡拉斯會談前握手示意
法媒透露,在和王毅外長會面之前,卡拉斯就提出,中國不是歐盟的對手,但在安全層面,中方“援俄”的行為,讓中歐關系面臨巨大壓力,卡拉斯要求中方必須處理這種矛盾。
這是什么意思呢?卡拉斯這是變相“提點”中國,如果想要讓中歐關系更進一步,就必須停止“援俄”,在俄歐之間二選一,不能“既要又要”。
卡拉斯這個說法,出發點大錯特錯。關于“援俄”這個說法,中方不止一次強調,我們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資,從未向沖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而作為中立一方,我們有權利與俄羅斯開展正常經貿活動。所謂“中國企業為俄羅斯行動提供支持”的說法,純屬污蔑,毫無邏輯。不客氣地說,如果中國真的援助俄羅斯,也不可能是今天這個局面。
特朗普要對歐盟加稅50%
坦白來說,歐盟現在的處境并不算好。
7月9日是美國“對等關稅”截止日,按照特朗普的計劃,若在此之前未達成協議,將直接對歐盟輸美商品加征50%關稅;在對俄方面,歐盟在美國嚴令下計劃和俄能源“永久脫鉤”,結果就是歐盟將以溢價40%進口美國和中東能源,妥妥的冤大頭;內部更是一塌糊涂,無論是對美關稅問題還是對俄制裁,歐盟成員國都出現巨大分歧,嘴上喊著要戰略自主,美國一撤梯子就軟了。
但歐盟不反思,反而將責任都推到中國頭上,這幾乎是西方政客們一貫的思維,通俗點說,他們腦袋里依然奉行“叢林原則”。在歐盟看來,中國崛起必然會走美國的老路,繼續主宰歐洲。但是,中國不是美國,不應用美國走過的道路鏡像中國。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歐盟不僅不了解中國,思維也落后于時代,這種非此即彼冷戰觀念過時了。不僅如此,王毅外長還直言,當前歐洲面臨各種挑戰,但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來自中國。
中歐合作大有可為
中國有句老話,冤有頭債有主,中方是本著合作來的,說得難聽點,現在是歐方有求于中國,無論稀土、關稅甚至于俄烏,歐方都仰賴與中方合作,可歐方卻自視甚高,求人還要端架子,我們可不慣著。
但中歐并不存在根本利益沖突,所以分歧歸分歧,還是可以繼續合作的。這話幾乎是明著說了,美國的“對等關稅”擺明了就是要收割全球,但那些小國家不足以讓美國吃飽,中國和歐盟就是特朗普的終極目標。
從數據上看,美國GDP穩居全球之首,但中歐加起來已經超過美國,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高達920億美元,中歐班列年運輸量160萬標箱支撐著亞歐大陸的供應鏈。因此中歐聯手是最佳出路,足以撼動美國經濟霸凌。若歐盟依然固守成見,只會將自己一步步推入死角。
當今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秩序重新洗牌,而特朗普則是“加速劑”。中國已經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可歐盟呢,經濟、軍事沒一項立得起來的,之前俄烏談判被踢下桌的情景歷歷在目,眼下關稅戰若再輸了,此后歐盟就只能上菜單了。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
日前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希臘雅典出席一場活動時表示,傷敵一千自損八,特朗普若真行動,美國也會受影響,歐盟不該害怕美國,必須團結一致。可惜時代變了,人心散了,如今的歐洲早已不是默克爾主政的時代。
這場布魯塞爾的交鋒,王毅外長帶著合作誠意而來,歐盟卻以莫須有理由,逼中國在俄歐之間做選擇,不僅體現出歐方對中國的認知偏差,更將歐盟政客的短視暴露無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