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布魯塞爾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在此次對話中,歐盟方面迫不及待地向中國提出了3個要求,態度強硬,似有“不允許不答應”之勢。
貿易(資料圖)
歐盟的第一個要求,是中國停止對俄軍工援助。俄烏沖突以來,歐盟緊跟美國步伐,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如今卻無端指責中國企業對俄羅斯軍工業提供所謂“支持”,聲稱這威脅歐洲安全,要求中國立刻停止。但事實上,中國在俄烏沖突中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勸和促談,并未向任何一方提供軍事援助。中國外長王毅多次強調,中國不是俄烏沖突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不會選邊站隊,而是致力于勸和促談,推動危機早日得到政治解決。歐盟的無端指責,完全是被美西方輿論誤導,企圖將中國拖入沖突泥潭,以減輕自身壓力。
第二個要求,是中國結束稀土出口限制。近年來,中國為保護國內稀土資源及生態環境,加強了對稀土出口的管控。歐盟卻認為這給歐洲企業帶來“顯著風險”,威脅全球供應鏈可靠性。中國稀土儲量豐富,長期以來以較低價格大量供應全球,在全球綠色轉型浪潮下,稀土需求猛增,從風力發電機到電動汽車,稀土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中國加強管控是合理行使主權,且中國也在積極推動與各國在稀土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并非完全禁止出口。歐盟若想解決自身稀土需求問題,應與中國平等協商,尋求合作共贏,而非一味指責施壓。第三個要求,是中國重新塑造中歐經貿關系,提供所謂“公平”競爭環境和對等市場準入。
貿易(資料圖)
中歐互為重要經貿伙伴,2024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商品貿易伙伴,雙方每日雙邊貿易額估計達27億美元。中歐經貿合作規模龐大,領域廣泛,給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歐盟一些人卻以所謂“公平競爭”“對等準入”為借口,對中國企業設置重重障礙,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便是典型例子。實際上,中國市場一直保持開放,為歐盟企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眾多歐盟企業在中國市場收獲頗豐。歐盟應摒棄貿易保護主義思維,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中歐經貿合作。
面對歐盟這三個不合理要求,王毅外長展現大國風范,走出一步妙棋。王毅外長強調,中歐關系發展歷程表明,雙方定位是伙伴而非對手,合作是主基調和壓艙石。中歐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有著廣泛共同利益。中歐應在這一框架下通過溝通妥處分歧。在全球局勢不穩定、不確定性上升背景下,中歐作為兩大力量和經濟體,要加強交往、深化了解、增進互信、推進合作,共同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為世界提供確定性。
貿易(資料圖)
王毅外長還指出,中國外交秉持中華文明的和諧基因,倡導和平、包容、合作。中國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是世界紀錄良好的大國,與美國行事風格迥異,不能用美國的模式來套中國。當前歐洲面臨的挑戰并非來自中國,雙方應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共同發展進步。這一回應有理有據,既明確了中歐關系的本質,又指出歐盟應正確看待中國,避免受錯誤觀念影響,破壞中歐關系大局。
在中歐建交50周年這一重要節點,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備受矚目。中歐雙方應珍惜這一契機,以此次會晤為新起點,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妥善處理分歧,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