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73次脫線列車值得關注,車廂熱得令人窒息,小伙破窗救人反被警示教育,他這樣的行為是自找沒趣嗎?
首先,小編想說的就是中國人一向是守規矩的,不可能隨意砸正在運行的車窗,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也是事發有因。何況小伙砸窗也不是為自己,他是為全車的乘客著想,然而,事情并非和網友想象的一樣。
小伙砸窗救人,反被警示教育
7月2日,列車在浙江義烏至金華段停滯約3小時,其間空調關停,列車廂擁擠空氣不流通,有乘客脫下衣服乘涼,視頻顯示,乘客和乘警發生口頭爭執,
乘客小萱告訴有關記者,她在義烏站乘坐K1373次列車,乘坐的正是事發是3號車廂。“列車突然一個晃動,就停在那里了。”,過了兩個小時,有人才告訴乘客列車出現線路問題,正在緊急搶修。
車廂里空調關停,空氣悶熱,一名50多歲的阿姨快暈倒了被攙著走了,同時,由于車廂悶熱,不少人開始提議開窗通風,但均未得到回應。在其拍攝的現場視頻中,車廂內乘客情緒激動,不少男乘客已脫掉上衣,有小孩熱得臉部發紅。
一名黑衣乘客將其中一扇車窗砸破,玻璃碎落一地,乘客反應,窗戶被砸后“有涼風吹進來了,就舒服多了,車上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也降下來了”。砸窗的年輕人被民警帶走,聽說被批評教育,有乘客說到。
只表功績,沒有溫情的通報
官方通報:車內雖悶熱但未達到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這個通報令人氣憤難當,請問,車廂溫度達到多少度才能啟動破窗應急預案?有關部門的標準可否公布于眾,平息網友質疑?
看了有關部門的通報,感覺都是在向社會傳達他們事后都做了什么,一切都是證明他們是有功的,至于破窗小伙的做法,被一些媒體看作是用情緒做事,不值得提倡。
甚至有專家出來說話,列車定制玻璃單塊費用超千元,看來,小伙不該砸窗,一塊玻璃高達千元,有網友嘲諷,人的生命在和金錢比較,不值一千元嗎?相關案例顯示,曾有乘客因過失導致列車車窗破損,被要求賠償400多元損失,而主觀故意損壞的,不僅面臨罰款和賠償,將面臨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
官媒評論,車門車窗是保障旅客安全的堅實防線,絕不容隨意破壞。沒錯,如果沒有突發情況,隨意破窗是絕對不允許的,但當時溫度高達31度,加上車廂人太多,讓人無法呼吸,小伙的做法不是情緒做事,為何官媒會作出砸窗非“英雄之舉”,守“序”方為安的報道和評論?
中青網經過對整個事件的梳理,發現小伙不該砸窗,給出其行為并非“英雄之舉”,實則是添亂之行的評論和定性。
網友對此評論很方案,他們紛紛表示,多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吧,放下你高貴的姿態,走下高高的審判席!甚至有網友呼吁,媒體人要有良知,更要有社會責任感,人民鐵路為人民,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不是口號,鐵路部門要勇擔當有作為,列車K1373上的工作人員拿乘客的生命安全當兒戲,必須追責,砸窗乘客的英雄壯舉浩氣長存,見義勇為非他莫屬。
說什么情緒脫軌,道什么不到破窗時機。所有的一切經不住事實的澄清。幸虧沒有人員發生生命危險,如果有人因為列車脫線導致喪失生命,是不是還不能破窗自救?
劉雪松一針見血指出,生命總比玻璃更貴
一千元的玻璃貴嗎?小伙被警示教育,他沒有提出異議,網友沒有讓有關部門道歉,鐵路部門所說的開了多少窗、運了多少水,難道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事嗎?如此表功到底是給誰看的?
著名評論員劉雪松認為,乘客消費者能夠挺下來、能夠不索賠,已經是很善意、很幸運了,應該歉意滿滿了。有關部門的通報始終沒有一個認錯的意思,讓人無法理解。
編者寄語:
小伙也不傻,他破窗知道后果,如果不是為了救人,他何必這么做?難道他是自找沒趣嗎?大家如何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