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陪老張在評審辦公室走廊抽煙,眼看他翻著材料的手指突然定格在現金流量表備注欄,額頭瞬間冒冷汗:"帶過的現金流量表都比工資條多了,咋臨門一腳栽在這幾個字上?"結果咋樣?申報表退回意見上赫然寫著"現金流量歸因分析存在重大誤導"——十三個字,直接斷送了他六年攢下的評審機會。
你不妨用指尖劃過屏幕上那幾行注釋文字,站在評委角度看看:那些藏在報表角落、看似合規的補充說明,是不是正給暗處的評審專家遞刀子?
見過太多人捧著漂亮數字沾沾自喜,卻在附注里給自己挖坑。那家食品企業總賬寫的"當期客戶結算周期延長導致經營性凈流出",評審會當場被標紅。專家問得特扎心:"采購商賬期從半年變九個月,到底是市場問題還是你們應收賬款制度在裸奔?"
還有個醫療器械公司CFO候選人非要在附注里塞:"利潤留存主要用于優質標的戰略投資儲備"。表面上是展示規劃能力,實際給評委的印象就是:一個養雞場的管理員,非要吹噓自己精通太空導航。
最遺憾的是那位制造集團準總監,籌資活動現金流入暴增200%,注釋里卻輕描淡寫"銀企合作全面深化促進行業資源整合"。退回材料上,老專家紅筆一劃:建議重學《貸款通則》第三章。
給數字穿文字外套,千萬別拿套話當鎧甲。你寫"戰略布局需要",評委看到的是"對現金流失控無感";你說"政策環境變化",專家想的是"風險預判能力為零"。
不如這么說:把"延長賬期"變成"建立大客戶信用梯度管理",讓"利潤留存"體現"匹配經營周期的現金需求閉環",用"融資增量"證明"在現金自給率提升背景下的杠桿優化"。
最后問你:當附注出現"優化資金結構"時,老實說,這是展現專業深度,還是暴露了你語言匱乏?評論區說出更好表述的前二十位,我把當年過審的話術模板送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