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立即收聽
“美國黨不必轟轟烈烈,只需當個蒼蠅,不斷地去騷擾特朗普。”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與世界最有權力的總統爭吵、斗氣、決裂后,這位世界首富做了個刺激的決定:組建新政黨。
美國時間7月5日,馬斯克在其所擁有的社交平臺X上宣布,成立“美國黨”,英文名稱,America Party。他說,該黨的宗旨是“把自由還給美國人民”。
圖源:X
沒有莊嚴的儀式。沒有代表大會。沒有政治綱領。沒有振臂高呼的追隨者。
美國黨的啟動儀式,頗有硅谷的休閑風格:一份馬斯克發起的組黨民意互聯網問卷調查,再加上他在社交平臺上寫下的建黨言論。
在美國,一個新政黨若要獲得參與選舉的資格,必須完成一系列復雜的法律認證流程。截止發稿,還沒有確切消息顯示“美國黨”進入實際的組建階段,馬斯克也沒有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交任何組黨的文件。
這是馬斯克挑釁特朗普的最新動作,也是兩人關系破裂的又一個新證據。
馬斯克曾是特朗普的大金主,他在去年的總統大選中捐贈了近3億美元,并在關鍵的搖擺州舉辦演講,為特朗普拉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馬斯克是總統的親密顧問,領導“政府效率部”并推動削減政府開支,他還帶著自己的兒子到訪白宮,跟總統的家人打成一片。
馬斯克作為“特殊政府雇員”的任期結束時,特朗普還在白宮為他召開了歡送會。但緊接著,兩人關系迅速惡化,跌至冰點。
特朗普與馬斯克在白宮辦公室
因不滿法案將使聯邦赤字增加數萬億美元,馬斯克在上個月率先開炮,稱該法案“令人作嘔”,會使美國破產。在法案投票日前后,消停一段時間的馬斯克又開始憤怒和不滿,并向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施壓,要求他們反對該法案。
特朗普當時回應說,馬斯克的不滿是因為該法案取消了對電動車的相關補貼。總統還威脅這位生于南非,后移民到美國的首富,小心被驅逐出境。
“馬斯克獲得的補貼可能比歷史上任何一個人多得多,沒有補貼,他可能就得關門大吉,回南非老家去了。”特朗普說。
馬斯克一直暗示,如果該法案通過,他將成立一個新的政黨。7月4日,即美國慶祝“獨立日”當天,特朗普簽署該法案,使其生效。就在當日,馬斯克在X上發起意見調查:是否希望擺脫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兩黨體制,成立“美國黨”?
次日,即7月5日,共有124.9萬多網民參與投票,支持者占65.4%,反對者為34.6%。馬斯克寫道:“支持和反對比例為2:1,你們希望有一個新的政黨,而你們將如愿以償。”
圖源:X
但是,馬斯克的組黨工作還面臨重重挑戰。
在美國的50個州,各州對新黨的登記、簽名數量、投票門檻要求不同,很多州的門檻極高。在一些州,新成立的政黨可能需要通過收集大量簽名才能讓候選人出現在選票上,并且還需在多個選舉周期中獲得一定比例的選票。
以加州為例,一個新政黨若要獲得資格,必須滿足兩項條件之一:要么有相當于該州登記選民總數0.33%的選民注冊為該黨成員,總數約為7.5萬人;要么提交110萬名選民的簽名。之后,為了維持其資格,該黨必須繼續維持0.33%的黨員比例注冊門檻,或在全州范圍內的某項選舉中獲得至少2%的選票。
資深選舉律師卡佩爾在接受CBS采訪說,“美國各州的法律都偏向于兩大主要政黨,盡可能地為第三大政黨的出現制造障礙”,另外,組建一個具有全國抱負的政黨也會耗費大量時間,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而且無法趕在2026年中期選舉之前完成。
圖源:來自X上的梗圖
更為關鍵的是,盡管美國法律沒有規定只能有兩個政黨,但由于種種原因,美國還是形成了高度穩定的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兩黨結構。這100年來,美國出現的第三黨基本上都毫無影響力,自由黨、綠黨等第三方政黨均未能在國會占據議席。
美國的國會選舉跟總統選舉雖形式不同,但整體上都是“贏家通吃”的選舉制度,這種制度整體上就偏向民主黨和共和黨。
喬治城大學的霍伊特·諾埃爾教授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說:“你必須贏得絕對勝利才能獲得席位。而在其他民主國家,你可以創立一個小型政黨,獲得20%至30%的選票,便能在立法機構中占有一定席位,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成長。”
兩次總統選舉失敗的億萬富翁羅斯·佩羅,在1990年代成立了美國改革黨。
羅斯·佩羅
在他看來,美國聯邦政府支出失控,赤字過高,正在拖垮國家未來,他的政治綱領是“削減赤字,平衡預算”,另外,他還譴責政府腐敗以及兩黨的僵化,借此吸引中間選民。
圖源:X上總結的美國債務
改革黨在美國已經是一個嚴重邊緣化、名存實亡的政黨。導致其衰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一個是,羅斯·佩羅提出削減赤字政策后,民主黨和共和黨將這些受歡迎的元素納入到自己政黨的綱領之中。兩黨根據新興政治運動戰略性地調整其綱領,扼殺新政黨的生存能力,從而鞏固兩黨壟斷。
這也是馬斯克美國黨所面臨的尷尬現實。它最成功的時刻,也可能是它最危險的時刻。當它成功地讓美國人開始重視起政府債務這一議題時,兩大主流政黨便會迅速吸收其核心觀點,這就使得“美國黨”的立場不再獨特。這樣一來,選民自然會認為,沒必要再把選票投給一個幾乎沒有勝算的第三黨。
馬斯克分享了他的“計謀”,即效仿古希臘將領伊巴密濃達在留克特拉之戰中擊敗斯巴人的策略,在關鍵點上集中壓倒性力量,打破僵局。
圖源:X
他似乎也有了初步的路線圖。他說,該黨初期致力于奪取少數可控的眾、參兩院席位,并試圖在國會立法表決差距極小的情況下,扮演影響立法走向的關鍵角色。在回復一位網友評論時,他還透露,美國黨計劃參加2026年的中期選舉。
杜克大學政治學教授麥科克爾對《華盛頓郵報》表示:馬斯克支持的候選人,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中獲勝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他們可以充當“攪局者和迷惑者”,破壞共和黨競選人的競選活動。換句話說,美國黨不必轟轟烈烈,只需當個蒼蠅,不斷地去騷擾特朗普。
馬斯克擬組建的美國黨,是他“政治大冒險”的縮影。1月20日,特朗普入駐白宮,馬斯克也隨之開啟了他的政治生涯。其政治生涯大體上就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跟特朗普的內閣班子吵架。
圍繞國稅局代理人選問題,他與財政部長貝森特爆發激烈爭吵,雙方互爆粗口,甚至演變為肢體沖突,馬斯克用肩膀撞擊貝森特的肋骨,后者回擊;他和特朗普的首席貿易顧問納瓦羅就關稅問題爆發過公開爭吵,罵納瓦羅“蠢得不如一袋子磚頭”。他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因為大刀闊斧的裁員,也激怒了一些內閣成員。
據《大西洋月刊》報道,特朗普起初相信馬斯克關于“政府效率部”能節省2萬億美元的說法,但隨著混亂局面的加劇,節省目標的大幅縮水,特朗普也對他失去了信心。在即將離開白宮時,馬斯克已經被內閣班子孤立。
馬斯克身穿印有“技術支持”字樣的襯衫
在內閣會議上發言
◎第二階段:因為不滿一項法案,他跟特朗普吵架,以及成立一個新政黨。從蜜月到交惡,只需幾個月。
他將“快速推進,打破常規”的硅谷模式帶到了白宮,但政治組織的運作方式永遠無法像硅谷那樣靈活高效。物理學的定律也解決不了白宮的人際關系難題。昨天,馬斯克轉發了一條貼子,那是一張圖片,大意是:隨著個人歷史知識的增長,對政府的信任度呈直線下降。
這大概是他對從政經歷的總結。
財政部長貝森特剛剛接受采訪說,“從民調來看,馬斯克的人氣并不高”,特斯拉和SpaceX的董事會大概率“不太樂意看到馬斯克搞政治,而是更希望他專心經營企業。”
特斯拉的銷量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滑。7月2日,特斯拉提交的數據顯示,公司第二季度交付量跌13%至38.41萬輛。特斯拉正處在壓力之下:一邊是中國電動車企帶來的強大競爭;另一邊是馬斯克頻繁卷入政治風波,激起公眾情緒反彈,不僅傷及品牌聲譽、股價,也拖累了汽車銷量。
美國加州:特斯拉門店爆發反馬斯克示威
馬斯克在4月對投資者表示:“我鼓勵大家不要只盯著眼前道路上的坑洼不平,要將目光投向遠處山丘上那座閃耀的城堡。”在那座山上,馬斯克承諾將會有自動駕駛出租車和人形機器人。
但是,在馬斯克遙望的那座山上,還有政治——與特朗普斗,與白宮斗,其樂無窮。
相較之下,這一次,身為昔日密友今日對手,特朗普的回應卻姍姍來遲,這位社交媒體達人正在忙著給各國發關稅函,抽空之余,他寫了一篇小作文。
他聲稱過去五周,馬斯克如“脫軌的列車”,細數歷史上第三黨帶來的麻煩,并重申了埃隆的報復只是為了自己的電動車。并看似莫名地暗示馬斯克曾想要在NASA的關鍵崗位上“任人唯親”。
黨派之間的相互推諉與指責是美國政治的常態,馬斯克的美國黨注定幾經波折,但這或許是唯一一件比造火箭更簡單的事——只需要在社交網絡與現任執政黨對罵即可。
圖源:truthsocial
本篇作者|馬淚淚|責任編輯|何夢飛
主編|何夢飛|圖源|VCG
7月18日—7月20日,中國與美國專題課,和吳老師、陳功、陸挺一起深度剖析中美關系的復雜性,助力企業家在復雜局勢中制定戰略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