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5日起,龍灣區文明中心推出文明龍灣·善潤家風專欄,以筆為舟溯文明之源,以墨為鏡照大愛之光,通過鮮活的家風敘事,立體呈現新時代龍灣人崇德向善的質樸情懷與砥礪奮進的昂揚姿態。
在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葉時欽一家用22年的堅守與奉獻,將“孝悌傳家、厚德立身、克己奉公、知足為樂”的家訓融入生活點滴,以平凡家庭的堅守詮釋新時代文明家風的力量。他們以小家為起點,將溫暖輻射至社區與社會,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和文明風尚的引領者。
克己奉公 基層矛盾的“解鈴人”
葉時欽自2001年起投身基層社會治理,2011年,他毅然選擇投身“吃力不討好”卻至關重要的糾紛調解工作。面對家人的擔憂,他解釋道:“矛盾看似小事,但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大問題。每化解一起糾紛,社會就多一分安寧?!边@份執著最終打動了家人,成為他堅守15年的動力。
葉時欽帶領團隊成立“調解普法志愿隊”,摸索出“耐心傾聽訴求、熱心提供幫助、細心分析癥結”的“三心工作法”。他風雨無阻奔波于田間地頭、居民家中,從夫妻矛盾到土地糾紛,從工傷賠償到合同爭議,累計化解矛盾5500余起,涉及群眾超1.2萬人,挽回經濟損失金額逾1.6億元。一位因工傷致殘的務工者曾因賠償問題與企業僵持數月,葉時欽連續一周走訪雙方,對照法律條文逐項核算,最終達成合理賠償協議。當事人送來錦旗時感慨:“葉老師不僅講法,更講情!”15年來,這樣的錦旗他已收到72面。
孝悌立家 三代同堂的“幸福密碼”
家庭是葉時欽最堅實的后盾,也是他踐行家訓的起點。他悉心照料年邁父母,與妻子共同承擔起撫育兩個女兒的重擔,義無反顧地扛起家庭責任。妻子作為中共黨員,不僅誠信經營服裝店十七年零糾紛,更以高度的覺悟默默支持丈夫的事業。無論葉時欽調解工作多么繁重辛苦,家中總有妻子備好的可口飯菜,這份無言的支持是他前行路上最溫暖的動力。
他們以“孝悌”傳家,家庭成員間相敬如賓、遇事共商,營造了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這份優良家風也深深滋養了下一代:長女葉思宇(浙大城市學院大二學生):擔任班長、校健美操社團隊長,帶領團隊榮獲2024年中國大學生健美操錦標賽一等獎,多次獲校一等獎學金。熱心公益,積極組織關愛殘疾人、文明創建等活動。次女葉恩宇(初二學生):品學兼優,獲評市級“研學小達人”、區級“新時代好少年”等多項榮譽,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兩位女兒乖巧懂事、積極進取,展現了家庭的良好教育成果。一家人更將和睦之風延伸至鄰里,守望相助、分享快樂,營造了其樂融融的社區環境。
厚德奉獻 公益路上的“全家總動員”
在葉時欽的感召下,全家熱心公益、奉獻社會。他牽頭成立龍灣區慈善聯合總會老娘舅公益團隊,帶領180余名志愿者,持續開展普法宣傳、糾紛調解、慈善幫扶活動。他自掏腰包組織普法活動28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5萬余份,創作的“反詐騙”視頻瀏覽量達34.3萬,惠及群眾數十萬人,有效提升了法治意識,營造了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
家人深受影響,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出資出力關愛弱勢群體,如“鄉村奉獻愛心溫暖山區老人”等。2014年,得知四川藏族女孩卓瑪因貧輟學,全家果斷伸出援手,資助其完成高中學業。葉時欽常說:“關愛他人就是關愛自己,奉獻愛心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他們以實際行動,將“厚德立身、知足為樂”的家訓,化作了服務社會的大愛善行。
潤物無聲的家風力量
葉時欽家庭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以22年如一日的堅持,將家訓化為調解矛盾的智慧、孝老愛親的溫暖、助人為樂的善行。他們用“小家”的力量守護“大家”的和諧,證明優良家風既是家庭幸福的根基,更是社會文明的基石。正如社區居民的評價:“葉老師一家就像一盞燈,照亮的不僅是自己的屋檐,還有整個街坊的心?!?/p>
來源:文明龍灣
感謝關注散講龍灣,每天都有精彩本地資訊
▊投訴報料微信:dayongqiangbz
大家還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