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有這樣一群穿梭奔走的社區工作者,他們既是熟悉每一條街巷的“活地圖”,也是傳遞民聲的“連心橋”,更是化解矛盾的“和事佬”;他們用日復一日地奔走串聯起社區角落,用真誠的溝通搭建起信任的橋梁,在看似平凡的網格崗位上,書寫著社會治理最動人的溫暖故事。今天,讓我們跟隨“撫菁計劃”第二期的鏡頭,聆聽兩位網格員的“解憂”日記。
01
張蓉:用真誠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的網格守護者
張蓉,從事網格工作六年,始終把居民訴求放在第一位,緊扣轄區少數民族聚居特點,用真誠和耐心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座右銘:以誠待人,以誠做人。
“急先鋒”:危急時刻顯擔當
2025年6月,在一次日常巡查中,張蓉敏銳地發現熙城國際小區高空掉落異物,她立即聯系物業對危險區域進行打圍,組織物業、居民小組及微網格員逐戶排查,最終鎖定24樓女兒墻外立面存在脫落隱患,并立即處置。她的專業應對有效守護了居民“頭頂上的安全”,展現了優秀網格員的應急處突能力。
為民初心,一諾千金
作為金牛區少數民族聚居網格的網格員,她深知自己肩負的不僅是服務居民的職責,更是促進民族團結的紐帶。因此,她熟悉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不同的文化傳統,在調解矛盾時總能找到最溫暖的解決方式。在這個由多個民族組成的社區里,張蓉用真誠跨越了語言的隔閡,用行動贏得了各族居民的信任。
服務區域:撫琴街道西北街社區第五網格
02
張棚城:用耐心化解矛盾 以真心贏得民心
張棚城,始終踐行“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工作理念,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溫暖民心。
座右銘:人在網中走,心在格中暖。
溫情服務破僵局 和諧拆違聚民心
面對沙灣東一路171號老舊院落改造中的違建拆除困境,網格員張棚城沒有采取強硬手段,而是主動登門拜訪,既細致講解惠民政策,更用心記下每家每戶的實際困難,最終用真誠敲開了群眾心門,得到了居民的理解與支持。
枝葉總關情 平凡見初心
“網格員就是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張棚城把每一次走訪都當作傾聽民聲的機會。在布滿歲月痕跡的老舊樓棟間,他用腳步丈量民情:幫獨居老人代買藥品,為行動不便的住戶跑腿辦事,把政策文件逐字逐句念給視力不好的老人家聽......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正是基層工作者最珍貴的擔當。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為民服務最生動的模樣——用潤物無聲的堅守,讓老社區煥發新生機。
服務區域:撫琴街道鐵路新村社區第二網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