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48℃高溫炙烤下,印度政府48小時內對華政策急轉彎,莫迪的“印度制造”豪言在生存需求面前碎了一地。
01
印度陷入“高溫地獄”
46℃高溫炙烤下的新德里街頭,空調專賣店櫥窗上“缺貨”的告示比促銷海報更顯眼,店員無奈地攤手:“現在有錢也買不到一臺空調”。
今年夏天,印度遭遇了史無前例的高溫考驗,平均氣溫突破4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46℃,醫院擠滿中暑患者。
過去幾年,印度熱浪年復一年加劇。
2024年極端高溫導致數萬人中暑、數百人死亡;2025年剛入夏,急診室又擠滿熱射病患者。在拉賈斯坦邦貧民窟,50℃高溫讓鐵皮屋變成烤箱,居民只能往身上潑水降溫。
在這個14億人口的國家,空調普及率僅約7%,意味著超過10億人面對高溫毫無防護。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印度可能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空調市場,保有量將增長9倍。
2025年空調需求達到創紀錄的1600萬臺,而印度本土空調壓縮機的年產能僅在550萬至600萬臺徘徊,缺口超過1000萬臺。當民眾把空調視作生死攸關的設備時,任何國產化口號都顯得毫無分量。
然而,面對這場生存危機,印度市場卻陷入“空調荒”——商場貨架空空如也,電商平臺一片“缺貨”提示。
02
抵制中國制造
反陷“空調荒”困局
莫迪政府2021年推出雄心勃勃的“生產關聯激勵計劃”,豪擲623億盧比補貼本土壓縮機產業。四年過去,殘酷數據揭示計劃潰敗:補貼發放不足承諾的8%,企業產能僅完成目標的37%。
技術差距成為無法逾越的鴻溝。以一臺2冷噸壓縮機為例,印度制造成本比中國高出30%,能效卻低了整整三分之一。價格方面,中國產品僅售500元人民幣,印度同類產品卻需650元。
更諷刺的是所謂“印度制造”的真相——一些印度企業以國產化為幌子,進口中國核心部件換殼組裝,借此騙取政府補貼。印度供應商喬希直言:“從波蘭買的零件,拆開一看還是中國造!”
基礎設施短板尤為致命——印度物流成本占GDP高達28%,比中國高一倍;工業用電缺口達15%;技工培訓合格率僅23%,生產線廢品率達中國企業的五倍。
03
中國供應鏈
難以擺脫的依賴
現實面前,印度對中國供應鏈的深度依賴暴露無遺。中國占印度電子元件進口總量的62%,而所謂的“第三國”來源,追根溯源也多是中國企業的產品。
印度空調制造商安貝爾實業公司CEO賈斯比爾·辛格無奈表示:“如果沒有中國的壓縮機,我們只能停產。”即便在印度本土工廠生產的空調,其印刷電路板、溝槽銅管等核心材料仍依賴中國。
中國在空調壓縮機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全球每10臺空調壓縮機中就有7臺是中國制造,年產能突破3億臺。中國企業擁有超過2000項相關專利,從電機控制到渦旋結構的技術鏈條已非常完善。
針對印度特殊環境,中國企業展現出強大的定制能力:開發出內置穩壓器的專用壓縮機以應對電網電壓波動;將散熱系統耐溫閾值提升至60℃以適應極端高溫。
04
地緣政治中的兩難
莫迪政府的外交政策在空調危機中盡顯尷尬。2025年4月2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新德里,印度立即宣布對中國鋼鐵加征12%關稅,向美國遞交“投名狀”。
戲劇性的是,不到48小時,印度政策急轉彎。4月22日深夜,印度政府緊急豁免中國壓縮機認證。這種自相矛盾暴露其戰略困境——既想迎合美國,又離不開中國產業鏈。
更讓印度難堪的是,就在萬斯訪印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改口稱應“與中國友好協商”,財政部長貝森特也承認關稅戰難以持續。印度剛為盟友付出,盟友卻撤回了承諾。
政策反復導致信任喪失,中國供應商對加大在印投資持保留態度,因為印度“外企墳場”的名聲在外,連美國企業都在印度吃過虧。沒有外資注入,印度只能繼續在困境中掙扎。
05
一場未完成的豪賭
莫迪的“自力更生”戰略在高溫現實面前碎成齏粉。這場空調荒暴露出 “印度制造”五大致命傷:供應鏈斷裂、電力不穩、技術薄弱、物流落后、人才短缺。
印度政府計劃2027年實施新能效標準,要求變頻空調占比從20%升至90%。但現實是印度變頻壓縮機95%依賴中國進口,本土企業連基礎算法都未掌握。
電網改造停滯不前,全國45%輸電線路超期服役,輸電損耗率高達22.7%——意味著每發100度電,有近23度浪費在破舊電網中。能源專家尖銳指出:“沒有穩定電力,高效空調也是擺設”。
國際機構預測,2050年印度空調保有量將達10億臺。按當前本土化進度,屆時壓縮機進口依賴度仍將超60%8。莫迪的產業雄心,在物理規律面前顯得如此脆弱——你可以拒絕中國產品,但無法違背物理規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