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記者7日從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獲悉,民政部近日出臺《行政區劃代碼管理辦法》,這是我國行政區劃代碼管理領域首個部門規章,將為代碼確定的權威性、管理的規范性、使用的統一性和應用的有效性提供制度保障。辦法共20條,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副司長燕翀介紹,辦法規范的行政區劃代碼,是指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根據編碼規則確定、公布的行政區劃建制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數字代碼。行政區劃代碼是行政區劃建制法定主體地位的重要標志和標識,通過一串6位或9位數字的行政區劃代碼,反映著行政區劃建制的行政層級、隸屬關系、建制類型等關鍵信息。大家身份證上公民身份號碼的前六位就是行政區劃代碼,行政區劃代碼也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重要基礎碼段。
據了解,一定時期以來,由于行政區劃代碼的管理沒有專門的規章制度,帶來了確定代碼的責任不明確、規則不健全、程序不完善以及代碼發布不及時、信息獲取難等問題。辦法對行政區劃代碼管理進行了全流程制度設計,貫通了科學有序編碼、及時權威公布、規范統一應用等環節,實現編用結合的管理閉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將保證代碼管理在法治化規范化軌道上開展。
辦法明確了確定代碼的主體和規則。規定縣級及以上代碼由民政部確定,鄉級代碼由省級民政部門確定。明確省、地、縣、鄉四級行政區劃代碼的數字位數和組成,規定了各個號段代表的不同建制類型,提出了順序編制、唯一對應、廢碼不用等編碼要求。
辦法還對代碼公布作出制度性規定,明確代碼公開發布的載體、形式和頻次等,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加及時的代碼數據。代碼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要以公告形式向社會公布;考慮到各方面對年末、年中等時點代碼全量信息的需求,民政部每年在國家地名信息庫發布一次全國代碼信息,同時規定,省級民政部門每半年發布一次本地區鄉級代碼信息。
燕翀表示,民政部將以辦法出臺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代碼信息數據管理和應用研究,推動拓展代碼應用場景,更好發揮代碼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服務管理的應有作用。(記者朱高祥、魏冠宇)
編輯 辛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