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戰略對話,就中歐關系發展釋放重要信號。
2025年國際格局加速演變,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持續震蕩之際,中歐高層互動引發全球關注。這場在歐盟舉行的對話,既是中歐建交50周年的重要節點,也為后續會晤鋪路搭橋。
默克爾(資料圖)
王毅在會談中明確指出,中歐關系發展實踐證明,雙方定位始終是伙伴而非對手。這一表態并非簡單外交辭令,而是基于雙方共同利益的現實考量。數據顯示,中歐每日雙邊貿易額穩定在27億美元左右,中國連續多年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地位。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這種規模的經濟聯系本身就是穩定器。
針對國際局勢變化,王毅強調中歐作為兩大力量,應當共同維護戰后國際秩序。這番表態直指當前國際體系面臨的挑戰。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呼聲高漲,中歐在維護多邊主義方面存在廣泛共識。法國前外長魏德林的觀察頗具代表性,他認為歐盟當前對華政策調整更多源于內部焦慮而非戰略轉向。
卡拉斯的回應同樣值得玩味。這位歐盟高級代表明確表示,歐中在支持聯合國主導地位等重大議題上負有共同責任。這種表態反映出歐盟對國際秩序的基本立場。值得注意的是,
默克爾的罕見發聲為這場外交互動增添了特殊注腳。這位德國前總理在雅典活動上直言,歐盟必須團結應對美國關稅威脅。她的表態折射出歐洲內部對跨大西洋關系的重新評估。數據顯示,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維持50%的高額關稅,汽車領域關稅也高達25%,這種貿易壁壘直接影響歐洲企業利益。
默克爾(資料圖)
中歐經貿合作的韌性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2024年全年,中歐貿易額突破8000億歐元大關,同比增長近5%。這種增長態勢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尤為難得。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突破具有象征意義,雙方達成的價格承諾機制有效避免了貿易戰升級。
氣候變化議題成為雙方合作新亮點。歐盟提出的綠色新政與中國雙碳目標存在諸多契合點。德國工商大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歐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合作規模三年內增長了三倍。這種務實合作為雙邊關系注入新動力。
歐洲內部對華政策存在不同聲音。德國社民黨部分議員主張對華采取更強硬立場,而商界則普遍擔憂過度對抗損害經濟利益。這種分歧在歐盟委員會的政策制定中有所體現。馮德萊恩在記者會上重申一個中國政策,既是對中歐關系的基本尊重,也是對內部爭議的管控。
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需要中歐攜手推進。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國際金融架構調整等議題上,雙方存在共同訴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報告指出,中歐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協調作用日益凸顯。
這場戰略對話釋放出明確信號:中歐關系不是零和博弈。雙方在維護多邊主義、促進全球發展等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的分析認為,中歐關系的成熟度體現在能夠管控分歧、擴大合作。
默克爾(資料圖)
展望未來,中歐關系發展面臨諸多機遇。數字經濟、綠色轉型、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空間廣闊。正如王毅所言,中歐應該成為動蕩世界中的穩定性力量。這種定位既符合雙方利益,也順應時代潮流。
默克爾的發聲提醒歐洲:在大國博弈中保持戰略自主的重要性。歐盟需要在對美關系和對華政策之間找到平衡點。這種平衡不是簡單的折中,而是基于歐洲自身利益的理性選擇。
中歐關系的穩定發展不僅惠及雙方,也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這種確定性尤為珍貴。正如歐盟外交官私下所言,與中國的合作就像“壓艙石”,讓歐洲在風浪中保持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