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墨香未散,溫暖啟程。
“‘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我們會牢記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和囑托,帶著同學們的鼓勵和祝福,以筆為翼,書寫對生活的熱愛,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堅定地留下屬于自己的獨特腳印!”7月4日,在第三期魯迅文學院殘疾人作家研修班結業典禮上,來自山東的王建皓激情地講述著。
中國殘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衛星,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吳義勤出席,向全體學員順利結業表示祝賀,并頒發結業證書。
張衛星在講話中指出,舉辦殘疾人作家研修班,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優化文化服務供給、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它不僅是一個學習平臺,更是殘疾人文學事業蓬勃發展的強勁引擎。中國殘聯與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連續舉辦的三期殘疾人作家研修班,已成為我國殘疾人文化事業的標桿性項目。他希望全體學員高舉精神旗幟,胸懷“國之大者”,以文學鑄就時代之魂。扎根人民生活,講好奮斗故事,以文字傳遞時代溫度。堅守文學理想,勇攀藝術高峰,以精品力作立身傳世。他要求各級殘聯組織要努力成為殘疾人信得過、靠得住的知心人、貼心人,鼓勵、引導和支持殘疾人文學閱讀與創作。
據記者了解,本期研修班為期兩周,學習內容貫通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多種體裁,聚焦習近平文化思想、當代文學思潮、文學批評、心理學、藝術賞析等核心理論,政治性、專業性、針對性突出。
吳瓊四名學員代表發言,分享了學習收獲和心得體會,表示要立足時代,牢記使命,努力提高創作水平,幫助更多殘疾人愛上閱讀,喜愛文學。
來自黑龍江的吳瓊,是名肝豆狀核變性病患者,2010年大年初七,她在北京三零一醫院確診,不久后失業回家,同年開始網文創作,現在主要從事和東北有關的現實主義題材寫作。
從一個絕望等死的人,到積極治療、為自己還能寫而開心的網絡寫作者,再到如今的魯院學子,吳瓊有著太多的感受想說。尤其是通過兩周的學習,同學們身上積極向上的狀態感染了她,“聽障的同學可以為視障的同學做眼睛,手不靈活的我可以沒有顧慮的請腿腳方便的同學幫我,我們32位同學在一起就是一個人,一個無論是思想還是身體都健康的人,而這一切的實現都要感謝組織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以及細致入微的安排,是大家的托舉讓我們有了進步的可能,有了平視世界的機會,讓我有了一次次的舉手參與的勇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吳瓊表示,作為一名殘疾人,她渴望參與祖國建設,也盼望自己作為8500萬殘疾人的一員能把在魯院的所見所學帶回家鄉,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走出泥淖,擁抱更好的生活。
來自湖南的陳建明,是一名肢體四級的殘疾人,是寫作為她打開了一扇窗,是文學,讓她找到了更好的自己,“魯院周到而細致地安排著我們這次學習的課程與生活起居,不僅為我們請來了陳建功、畢淑敏、王勇等大家授課;還為我們請來了《人民文學》《當代》《散文》等大刊編輯老師悉心改稿,手把手地教我們寫作,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離《人民文學》《當代》這么近。老師們生怕我們的業余生活不夠豐富,又替我們精心組織各種文化活動。”
陳建明說,在魯院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歡樂,充滿了感動。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走進魯迅文學院的殿堂,對我而言不啻為靈魂的震顫與重塑。”來自江蘇的王文詠,視力殘疾二級,在這里,他不僅加深了對文學創作的理解和把握,找到了創作的新路徑,也收獲了關愛和友誼。
在他看來,殘疾不是寫作的障礙,反而是觀察世界的特殊窗口,是彌足珍貴的創作資源,是魯迅文學精神給予了他們最好的饋贈。
兩周的學習,他印象最深的是觀看國新辦的自強模范事跡報告會,他一次次哽咽,“從他們身上汲取到奮進的力量。魯院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活動,讓我內心的激情和能量如火焰般熊熊燃燒,文學初心愈發炙熱,觸動我開辟出新的文學疆域。”
哪怕身處溝壑,也要仰望星空。在王文詠看來,殘疾不是將他們隔絕于世界的藩籬,殘疾人作家的使命不是成為第二個史鐵生或海倫·凱勒,而是要淬煉鋒芒,做追光的勇者,去照亮別人。
吳義勤在活動上表示,學員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學習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自覺擔負新的文化使命。要增強創作信心,樹立高遠的文學志向,形成獨特的文學風格,創作文學經典。要立言立德,堅守文學藝術理想,守正創新,守護文學原創品格。要繼續保持奮勇拼搏的精神,珍惜在魯院的學習收獲、同窗之情,在今后的生活、創作中記之于心、付之以行。
記者了解獲悉,本期研修班邀請了多位作家、學者、藝術家授課傳道,進行深度對話。舉辦改稿會、分組討論、經典研讀、文學沙龍等特色研學活動并組織學員參觀中國現代文學館,赴北京人民劇場觀看京劇。全體學員積極互動,深入交流,魯迅文學院全力保障,研修班圓滿成功。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王曉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