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一意孤行,中國不再忍了!醫療器械、白蘭地、稀土三連擊精準反制,法國先疼,德國坐不住,布魯塞爾傻眼!中方通告一出,27國全收警告信號
歐盟那邊6月剛把中國醫療器械踢出公共采購名單,才過了半個月,中國財政部就一紙公文,精準落在他們最痛的地方:高端醫療設備。
這次中國動真格了,實打實的“對等反制,而且一下子就讓歐盟最擅長的MRI、CT、人工臟器這些優勢產品進不了中國政府醫院的大門。
有人想問中方動靜怎么這么快?那就得看看王毅近期在歐洲的密集外交行動。通過高層直接對話,王毅一路交鋒,一邊遞橄欖枝,一邊亮底牌。
電動車的問題談不攏,歐盟還想在技術轉讓上占便宜。中方早就看透了他們的玩法:嘴里說合作,背后下絆子。既然談不攏,那就別怪中國出手。
可惜的是,歐盟仿佛陷入了某種“自我催眠”的循環。他們一邊想吃中國市場的紅利,一邊要在安全、制度、技術這些事情上對中國下絆子。
既想當裁判,又想當選手。現在好了,中方宣布:4500萬元以上的醫療器械項目,歐盟企業一律靠邊站。還不夠狠?那好,再加一道菜,白蘭地加稅。
法國人這回是真急了。軒尼詩、馬爹利、人頭馬,這些響當當的名字,年年在中國撈金撈得飛起。
可是從7月5日起,27.7%到34.9%的反傾銷稅直接落在頭上,這一招直接讓法國酒商的利潤線斷崖式下滑。
巧不巧?法國正是歐盟推動對中國電動車加稅的急先鋒。中國這回就打給你看,誰出頭,誰挨揍。
最有意思的是這場戲的背景板:美國。特朗普那邊剛一威脅要對歐盟汽車征50%的關稅,歐盟就開始慌了。
德國企業著急,法國政府硬撐,歐盟內部的裂痕一夜之間暴露無遺。中國看得清楚,美國要的是歐盟徹底站在對抗中國的戰線上,而不是自作主張地跟中國談合作。
在這樣的逼迫下,歐盟開始越來越像一個“失去戰略自主”的附庸。
而中方的回應手段,遠不止醫療設備和白蘭地。看看稀土這張底牌,歐盟的“通牒”剛發出來,中方立馬升級出口監管,連稀土技術人員護照都收了。
歐洲那邊汽車和軍工線接連告急,才發現自己最依賴的東西,早就攥在了中國手里。
王毅一句“稀土過去不是,中歐今后也不會是問題”,聽起來溫和,實際上是句暗語:合規的可以合作,不合規的就別來添亂。
中方不是沒給過機會。中歐峰會原定議程被中方要求大幅壓縮,意思再明顯不過:你們要談正事,我們歡迎;你們要玩花活,那就別浪費時間。
尤其在電動車問題上,中方曾提出合理解決方案,但歐盟不僅拒絕,反而強加單邊條件,活脫脫搞“新殖民主義”。
更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對歐盟的反制是精準的,不是全面脫鉤,也不是一刀切,而是讓每一步都踩在痛點上。
白蘭地,是法國的命門;高端醫療,是德國的強項;稀土,是整個歐盟的工業命脈。中國沒有亂打一氣,而是對誰出頭誰負責,用事實告訴歐盟:合作不是你說了算,反制也不會手軟。
而歐盟此時的處境說難聽點,就是“里外不是人”。對內要安撫受傷的企業,對外要應付特朗普的關稅大棒。
本來就已經焦頭爛額的歐盟高層,現在還要面對中國的精準出擊,政策空間越來越小。更要命的是,在這場中美博弈里,歐盟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既不敢徹底靠向中國,又不敢得罪美國,只能在夾縫中搖擺。
這讓人想起王毅在歐洲的一句話:“中歐沒有根本利益沖突,但需要相互尊重。”
中國沒想著搞對抗,但也不可能一味讓步。如果非要把經濟合作搞成地緣博弈,那中國也只能奉陪到底。
現在的歐盟,最該問問自己一個問題:中國到底是你的“制度性對手”,還是你最后的救命稻草?你可以繼續跟著美國節奏跳,也可以冷靜下來重新審視中歐關系的真正價值。
但無論你選哪一條,中方已經表明了態度:你如果想合作,我們可以談;你如果硬要對抗,那從醫療設備到稀土,從白蘭地到新能源汽車,中國都有牌可打。
醒醒吧,這不是2010年。中國早已經不吃那一套了。今天的反制,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未來還會有更多“組合拳”,等著那些一意孤行的國家。
歐盟還能撐多久?如果想賭中國會先低頭,那這場博弈你已經輸了。
參考資料:
中方對歐盟醫療器械實施反制,精準回應保護主義限令——2025-07-07 08:42·新浪財經
中國7月5日起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2025-07-04 16:57·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