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新德里。印度政府往世貿組織遞了份狠貨——7.25億美元報復清單,全球都炸了。
更狠的是,這個美國眼中的"乖學生",偏偏挑在7月9日大限前5天突然翻臉,跟全世界說"我不服"。
印度哪來這么大膽子?特朗普布了這么久的局,咋就被一鍋端了?
作者:含
這一槍打得真準
真沒想到,印度這次玩得這么大。
7月4日這天,不只是美國的獨立日,更成了印度的"獨立宣言日"。新德里的決策者們顯然早就憋了一肚子火,這份遞交給世貿組織的正式文件,就像一顆重磅炸彈扔進了國際貿易的平靜湖面。
7.25億美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印度列出的報復清單覆蓋了從汽車零部件到農產品的多個領域,每一項都精準對應著美國此前加征的25%懲罰性關稅。
有意思的是,印度這次不只是跟美國"一對一單挑"。他們同時向G20、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個國際平臺通報了這個決定。這招棋走得相當漂亮——把雙邊矛盾拉到多邊框架里,讓全世界都看看美國的"霸道總裁"做派。
俄羅斯、巴西、南非這些金磚伙伴第一時間表態支持,連平時比較"中性"的一些歐洲國家也開始重新審視美國的貿易政策。印度外長蘇杰生更是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這等于是當著全世界的面扇了特朗普一巴掌。
最讓美國頭疼的是,印度選擇的時機實在太精準了。距離7月9日的關稅大限只剩5天,這就像在特朗普的"90天搞定90國"計劃上澆了一盆冷水。原本美國想拿印度當"樣板",逼其他國家就范,現在樣板先造反了,這計劃還怎么繼續?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敢這么干,肯定是憋了一肚子氣。
這口氣從哪兒來
憋氣的原因,得從美國那些"小動作"說起。
今年3月,印度警方突襲了8家美國NGO機構,意外發現了一筆讓人震驚的賬目。索羅斯系機構的2100萬美元"民主援助"資金神秘蒸發,其中1340萬美元被用來培訓鄰國孟加拉國的政治活動人士。
這事兒讓印度猛然警醒——原來那些年街頭的反政府示威,背后可能都飄著美元的味道。你說氣人不氣人?表面上談貿易合作,背地里卻在搞這些"顏色革命"的把戲。
更直接的導火索是汽車關稅這事兒。美國突然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征25%關稅,印度車企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美國談判代表還趾高氣昂地提出條件——要求印度全面開放轉基因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市場。
莫迪政府直接劃出紅線:農業和乳制品是不可妥協的底線。這可不是場面話,農業占印度經濟總量16%,養活著全國近半人口,更是莫迪的票倉根基。四年前他試圖修改農業法案,百萬農民開拖拉機圍城抗議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最讓印度惱火的是,美國在談判中表現出的那種居高臨下的傲慢。印度外長蘇杰生訪美四天,連特朗普的面都沒見著,而白宮卻忙著接待其他國家的官員。
這種輕視讓自詡為"全球南方領袖"的印度徹底爆發。
印度人心想:既然中國能跟美國平起平坐地談判,憑什么我們就得低聲下氣?中國行,我們也行!這種心理認知的轉變,成了印度敢于反擊的重要動力。
印度這么一鬧,美國那些"鐵哥們"也開始琢磨了。
盟友都不信了
說起來也挺好笑,特朗普的"90天搞定90國"計劃,現在看來更像是個國際笑話。
7月2日,白宮還在高調宣布與越南達成"歷史性協議",可這協議的內容一公布,全世界都看傻了。越南對美國商品零關稅,美國卻對越南收20%出口稅加40%轉運稅。這種赤裸裸的不平等條約,被國際輿論嘲諷為"膝蓋軟出來的外交"。
更讓特朗普尷尬的是,這已經是他"90天計劃"中僅有的三個成果之一,其余兩個是同樣勉強的英國、加拿大協議。原本要拿下90個國家,到頭來只搞定3個,這成功率連4%都不到,簡直是史上最慘的外交業績。
真正的噩夢在歐洲上演。歐盟已經準備好兩張復仇清單:一張瞄準210億歐元美國商品加征50%關稅,另一張鎖定950億歐元目標隨時開火。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是直言不諱:"我們不會接受任何貿易威脅。"
日本的態度也很耐人尋味。日本代表團為了汽車關稅問題專程赴美談判,結果連美國財長貝森特的面都沒見上。氣得特朗普揚言要對日系車加征35%關稅,比4月公布的稅率還高出5-10個百分點。
最讓特朗普心塞的是加拿大。原本加拿大要對美國科技巨頭征收數字服務稅,特朗普一句"終止所有貿易談判"的威脅,就讓特魯多政府光速撤回提案。可這種靠恐嚇維持的"盟友關系",在印度打響反擊第一槍后顯得愈發脆弱。
眼看著7月9日越來越近,特朗普這是真急了。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反華貿易同盟",如今變成了七國集團內部互相征收懲罰性關稅的荒誕劇。連美國國內的制造業協會都開始抱怨,說政府的貿易政策讓他們"兩頭不是人"。
其實印度這一槍,打的不只是貿易戰。
這局棋要變天
從單邊霸凌到多邊制衡,游戲規則正在悄悄改寫。
當莫迪的專機降落在巴西利亞參加金磚峰會時,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一個細節:他主動走向中國代表團,伸出了友好的手。這個畫面,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有說服力——印度正在重新選擇站隊。
7月5日,金磚國家峰會通過了《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聲明》,這份被西方媒體稱為"去美元化宣言"的文件,獲得了印度代表團的全力支持。要知道,此前兩年印度曾5次在金磚及上合組織會議中拒簽聯合文件,這次突然轉向,等于給美元霸權送上了一記背刺。
印度的經濟政策也在全速轉向自主軌道。新預算案宣布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50%,釋放民間消費潛力;黃金進口關稅從12.5%猛降至6%,刺激2000億盧比規模的貴金屬市場;更廢除了被稱為"創業殺手"的天使稅,將外企稅率從40%砍至35%。
這些政策與其說是應對美國關稅,不如說是構建內循環經濟的宣言書。印度央行還忙著跟阿聯酋、俄羅斯簽署本幣互換協議,買石油、買大宗商品,想方設法繞開美元結算。這等于是在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上,悄悄地挖墻腳。
全球南方國家正在用行動投票。俄羅斯公開聲援印度的反擊行動,伊朗啟動了對美國資助項目的全面排查,巴西在金磚峰會上提出建立"去美元化貿易機制"的倡議。
等著看吧,印度開了這個頭,后面排隊"掀桌子"的估計不少。當特斯拉宣布暫不參與印度電動車新政,而"印度制造"的蘋果手機卻將關稅降至15%時,這個對比就很說明問題了——沒有哪個企業愿意為美國政治買單。
美國想當永遠的老大?時代可能真的不一樣了。當印度制造的iPhone16新機下月登陸美國時,機身上25%的懲罰性關稅標簽,將成為新世界秩序最昂貴的價簽。
結語
說白了,印度這次是真看明白了。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反正美國也不是真把印度當"自己人"。
有意思的是,當全世界都開始說"不"的時候,那個習慣了發號施令的老大,反而成了最孤單的那個。
面對這樣的全球變局,你覺得下一個跟美國"掰手腕"的會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