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7月7日下午,“永慶坊·名家訪談”系列第十五期活動在珠江鋼琴創夢園舉辦。本期活動以“民間文藝版權:引擎驅動文化創意賦能老城新活力”為主題,特邀國家版權局國際版權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胡開忠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文化遺產公益法律服務中心主任鄧堯律師擔任嘉賓主持,現場吸引了眾多非遺傳承人、高校師生、版權相關行業工作者及市民群眾參與。
訪談伊始,胡開忠教授就充分肯定了荔灣區在非遺版權保護、傳統文化陣地建設中所起的作用。作為國家版權局國際版權研究基地副主任,胡開忠教授從政策機制、司法實踐、產業發展等多維度,深入剖析了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現狀與未來。他結合廣州市荔灣區入選“2024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的契機,提出“保護是基礎,活化是關鍵”的核心觀點,強調版權制度應成為民間文藝創造性轉化的“助推器”,而非束縛創新的“枷鎖”。
胡教授特別指出:“民間文藝的版權保護需要構建‘法律+政策+市場’的聯動閉環,通過明確權利主體、完善收益分配機制,讓傳承人真正從創作中獲益,從而激發年輕一代的參與熱情。”
嘉賓主持鄧堯律師則從實務角度,分享了一些民間文藝版權侵權的典型案例,現場解析民間文藝版權在司法實踐中面臨的獨創性認定、權利主體界定等難題。他呼吁:“民間文藝的‘活態傳承’離不開法律護航,需通過刑事與民事救濟的雙重路徑,為非遺傳承人筑牢維權屏障。”
胡教授和鄧律師現場展開深度對話,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關鍵要素,共同探討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創新的實踐路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現場荔灣區委宣傳部正式聘請胡開忠教授擔任“荔灣區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顧問”,未來他將為區域版權保護與非遺活化提供專業指導。活動最后,現場觀眾就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不同情況,與兩位嘉賓進行了提問交流。
作為荔灣區的文化品牌活動,“永慶坊·名家訪談”始終聚焦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對話。本期活動通過版權視角,為民間文藝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進一步夯實了荔灣作為“嶺南文化核心區”的引領地位。
“永慶坊·名家訪談”系列活動由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主辦,高地文化承辦,以建設荔灣區“城市級活動”文化新高地為主旨,將持續在荔灣開展,成為荔灣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平臺。未來,該系列活動將繼續邀請更多文化名人和專家學者,就不同主題進行深入探討,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推動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廣州、荔灣的文化魅力。
采寫:新快報記者 謝源源 通訊員 荔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