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春晚上,缺了這一對“臺柱子”,總感覺心里少點啥,舞臺都顯得沒那么熱鬧了。
“皇軍讓我給您捎句話。”
當時在小品《主角與配角》里,倆人為了搶主次角色鬧得挺熱鬧,現下各自的人生路子卻完全不一樣,真是演出了各自不同的“主配”人生戲碼。
那位“主角”混得是越來越有錢,日子可是越過越紅火。
“配角”嘛,正如倪萍說的,還真是守著那份初心,把生活活成了一門藝術。
現狀對比
朱時茂剛離開春晚那陣,感覺他還真割舍不下“演員”這碗飯,結果就轉身鉆進了電影圈。
雖說他拍了不少片子,自己還能當導演,可那關注度早就沒法和在春晚上時候比了。
大概因為小時候日子過得不怎么寬裕,朱時茂干脆不再繼續演戲,直接跳進了直播帶貨這攤事兒。
朱時茂還特意把老搭檔陳佩斯請來一起撐場子,雖然現在名氣沒過去響亮,大家看見這兩位老熟人還是相當捧場。
當直播間又響起那句熟悉的“皇軍托我給您帶個話”,網友立馬涌了進來,人數刷刷往上竄,一下子就沖破了200萬大關,啥產品都賣火了,銷量一個個都超過了百萬。
直播間火起來后,邀請朱時茂代言、找他投資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這些機會讓他很快就攢下了豐厚的家底,日子別提多滋潤了。
他的老搭檔陳佩斯那邊,縱使離開了春晚,也一直死死守著自己鐘愛的喜劇,打死都放不下這份熱愛。
隔了32年,陳佩斯又殺回大屏幕,自己導自己演的電影《戲臺》官宣定檔,消息一出來,許多觀眾都忍不住感嘆:“爺青回!”
這部電影是根據他自己原創的話劇《戲臺》改編的,10年來從舞臺劇慢慢磨到電影,花了不少心思。
陳佩斯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在拍這部片子時,依然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全程都能看到他的那股敬業勁頭。
陳佩斯在拍這部片子的時候,就是想把民國年代的那些真實味道盡量還原出來。
不管是那些掉了色的戲院對聯,還是帶著銅扣的絲綢戲服,他都特意請了專業戲曲演員一起研究,每個畫面里的細節都商量得明明白白。
嚴格到什么地步?只要發現一件長衫上的盤扣樣式跟史料不一致,干脆把這一段全推翻,重新來一遍。
在挑人的時候,陳佩斯直接把黃渤、姜武、尹正這些個演技派老手都請來了。
尹正這幾年雖然沒怎么露臉,但他在《鬢邊不是海棠紅》里把京劇名角演得巴巴適適,正是因為這出彩的表演,馬上就被陳佩斯瞅上了。
陳佩斯那工作勁頭,連“勞模影帝”黃渤都直點頭夸贊。
這些細節里頭,全都能看出來陳佩斯對藝術創作的嚴格要求。
這一下讓我想起倪萍在《倪吧拉呱》節目上,有人問她啥是C位,她脫口而出:“我心里,陳佩斯那樣的,才是真正的C位。”
很明顯,倪萍說的“C位”跟大家常掛在嘴邊的“流量焦點”不是一個意思,她更看重的是那種把工作當回事、對作品細致入微的勁頭。
說實話,這股子發自內心的熱情,早在很多年前她身上就有跡可循了。
演藝之路
陳佩斯對表演的那種喜歡,根本不是無緣無故的,這份熱愛其實早就融進他的血脈里了。
陳佩斯的爸陳強,可是演過“南霸天”“黃世仁”這些有名角色的老藝術家,他小時候就在劇組待著,打小就愛上了表演這行。
看父親為一個眼神練幾十遍,他便在一旁有模有樣地學著。
八一電影廠招演員那會兒,18歲的陳佩斯直接就被選上啦。
接著,他就正式踏進了演藝圈。
雖說背后有老爸幫襯著提點,可陳佩斯自己一點沒松懈,啥角色都認真對待,一點也不糊弄。
他第一回登臺亮相是在《萬水千山》里演了個匪兵甲。
雖說一句臺詞都沒撈到,他硬是靠自己琢磨的動作和神情,把這小配角演成了全劇里的“隱藏笑點”,導演還專門給他加了仨特寫鏡頭。
后來,靠在《法庭內外》《夕照街》這些影片里的表現,陳佩斯好幾次被金雞獎提名了。
要說陳佩斯火得人盡皆知,還是得數1984年春晚上,跟朱時茂一塊兒演的小品《吃面條》。
這算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小品,雖然場上就這倆演員和幾個空碗。
陳佩斯那歪歪的帽子,加上他吸溜空氣做“假吃”的樣子,至今一看還是能讓人笑得肚子疼。
《吃面條》播出以后,陳佩斯和朱時茂成了央視春晚舞臺上公認的“最佳拍檔”。
他們連續11回亮相春晚,留下了“每上一次臺就能整出個經典”的神話。
《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這些節目一提起來,大家腦子里立馬浮現出他們的身影。
多個作品里他們的精彩表演,早就讓這倆人成了咱們家家戶戶都認得的喜劇明星。
1998年,情況出現了拐點。
1998年,央視下面的一家公司擅自把小品刻成光碟拿去賣,陳佩斯一氣之下把他們告上法庭。
官司雖然贏了,可從那之后他就和央視的舞臺徹底說再見了。
那時陳佩斯過得實在不容易,整個人跌進人生低谷,干脆跑到北京郊外的大山里,承包了萬畝荒地。白天忙著下地種莊稼,晚上回屋子里琢磨劇本,像是想把日子過成“歸園田居”那樣。
離開舞臺后,陳佩斯仿佛一下子丟了魂,整個人都沒了精氣神。
沒過多長時間,他就把鋤頭一擱,又回到了自己念念不忘的舞臺上。
給動畫電影《寶蓮燈》里的孫悟空配音時,陳佩斯還是能樂在其中,琢磨著怎么說臺詞,整天就對著麥克風反復推敲。
藝術堅守
陳佩斯琢磨了好久,心里打定主意,準備走一條具有中國味兒的喜劇路線。
不靠網上那些流行段子逗樂,反倒是從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里找點子逗笑大家。
他的舞臺喜劇處女作《托兒》,剛亮相就火得一塌糊涂。
第一輪演出直接賣出了70萬票房,后來全國巡演也是每一場都擠滿了觀眾。
可偏偏像他這樣屢有佳作、始終熱愛表演的大腕,在接受采訪時還忍不住開玩笑:“這一輩子都沒拿到過國家級大獎,特別‘清白’。”
其實,問題根本不在于作品本身,而是陳佩斯壓根兒就不拿自己的作品去參評。
他覺得嘛,觀眾的反響說啥都比啥都管用。
陳佩斯,七十多歲了,混跡話劇圈子這么多年,導演演員兩手抓。
他對每場戲的各個細節都要求得可嚴了,一個鏡頭常常要來回琢磨好幾十次,就想著把最棒的表演效果展現給大家。
他對藝術那股子軸勁,早就成了他一輩子的心結。
眼下,雖然人家七十多歲了,可他還是天天早晨六點準時起身練嗓子,直到深夜還在琢磨劇本,這份熱忱把表演事業搞得有聲有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