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以色列空軍悄然起飛,一場代號為“黑旗”的軍事行動悄無聲息地拉開帷幕。多架戰機從南部基地升空,直奔兩千公里外的也門西海岸,目標鎖定胡塞武裝控制下的三座港口。
拉斯伊薩、胡代亞達和蘇萊曼三港,在短短數小時內遭遇超過二十輪密集打擊,火光沖天,濃煙彌漫,整片海岸線瞬間化為焦土。
這場突襲發生得極其突然,但背后隱藏的暗流已醞釀多時。就在前一日,胡塞武裝向以色列本土發射了一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目標直指本·古里安國際機場。
圖為內塔尼亞胡 資料圖
這并非孤例,過去數周內,胡塞已多次使用彈道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以色列,雅法、阿什克隆、埃拉特等地都曾成為導彈的落點。這些遠程襲擾不斷撩動以色列的神經,也成為此次長距離空襲的直接導火索。
胡塞方面并未坐以待斃。Al Masirah電視臺在空襲發生數小時后緊急播報稱,胡代亞達地區遭遇以軍二十多次攻擊,并聲稱其空軍成功擊退部分以色列戰機。盡管戰果未被以色列方面證實,但胡塞的反應迅速且高調,表明其并未被打亂節奏,反而加大了導彈攻擊力度。
胡代亞達地區遭遇以軍二十多次攻擊 資料圖
以色列國防部長伊扎克·卡茨在行動結束后發表聲明,語氣堅決,態度鮮明。他直言:“胡塞武裝的命運將與伊朗一樣,舉起武器者,必將失去雙手。”這番話不僅釋放出強烈的軍事信號,更是對以色列國內外輿論的一次統一動員,意在警示所有潛在敵對力量。
從戰術角度分析,以色列此次空襲并非一次簡單的報復行為,而是一次對胡塞基礎設施的定點清除。三座港口被選為打擊對象并非偶然。拉斯伊薩港是胡塞石油出口的生命線,胡代亞達港則是胡塞獲取外部物資的主要入口,蘇萊曼港的發電站更是其能源根基。
以軍軍事打擊不斷升級 資料圖
以色列軍方在空襲前還對這些區域發布了疏散警告,提醒附近民眾和工人盡快撤離,顯示出其此次行動的明確目標并非人員,而是港口設施本身。
胡塞的應對策略也在變化。面對以軍不斷升級的軍事打擊,其作戰模式更加靈活,逐步轉向不對稱作戰。通過廉價的無人機和導彈,胡塞持續對以色列施壓,迫使其高頻啟用昂貴的“鐵穹”防御系統,形成資源上的消耗比失衡。
同時,胡塞背后的伊朗因素也逐漸浮出水面。伊朗對胡塞的長期支持,包括導彈技術、情報共享與后勤補給,使胡塞具備了遠程打擊能力,成為以色列國家安全的新焦點。
以色列的壓力遠不止胡塞一線。7月6日,以軍第810旅突然越境進入敘利亞南部,對多個前政權遺留軍事目標展開地面打擊。同日,黎巴嫩北部、東部和南部相繼遭遇以軍九輪空襲,目標多為真主黨設施。
被摧毀的城市大樓 資料圖
加沙地帶的局勢更是雪上加霜,僅在7月3日至4日兩天內,已有超過300人因空襲喪生,自新一輪沖突以來,巴勒斯坦死亡人數已突破5.6萬。
以色列國內也感受到多線作戰帶來的巨大壓力。軍方在7月6日宣布,將向全國范圍內的5.4萬名大學生發出征召令,要求其服役以填補兵力缺口。這項動員措施被視為應對當前戰線擴張的緊急手段,但也引發社會內部的廣泛討論。
許多青年團體擔憂個人學業和就業前景被戰爭卷入,部分媒體更是直言國家正逼近“戰略超載”邊緣。
經濟領域的震蕩也隨之而來。港口空襲導致紅海航運線路平均延誤時間增加12小時以上,國際油價應聲上漲,美國紐約原油期貨一度突破92美元。
國際金融市場避險情緒上揚,歐洲三大股指下跌,黃金與美債成為資本轉移的新避風港。能源和物流的全球波動,正是這場中東戰火外溢效應的直接體現。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局勢走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平民傷亡。中方也多次表達立場,強調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維護地區穩定與紅海航道安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之一,對紅海局勢尤為關切,始終主張多邊協商、共同安全。
美國在表態中繼續強調對以色列“自衛權”的支持,同時呼吁避免無差別打擊平民目標。俄、伊、土等國則強烈譴責以色列空襲行動,認為其破壞地區穩定,可能引發更大范圍的連鎖反應。
中東多國政府也紛紛表態,沙特、阿聯酋呼吁通過外交方式解決胡塞問題,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情報數據顯示,胡塞武裝正在加快導彈技術的本地化與量產能力。
6月起裝備的新型“巴勒斯坦2”導彈已引起美方高度警惕,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警告稱,胡塞已成為伊朗在紅海的“戰略前哨”,其遠程打擊能力對以色列構成實質性威脅。以色列防務部門也在加速構建“紅海安全屏障”,以阻止胡塞進一步擾亂國際航運通道。
胡塞武裝并未因港口遭襲而示弱。7月7日當天,其再次宣布向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發射導彈,并將打擊范圍擴展至雅法、阿什克隆等地。以色列雖稱“鐵穹”系統已攔截部分導彈,但多地仍傳出爆炸聲,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干擾,社會安全感持續下滑。
以色列軍方評估指出,胡塞的導彈襲擊正從象征性挑釁轉向實質性破壞,中東局勢正在失去戰略可控性。紅海正從貿易通道變為軍事高壓地帶,任何一次誤判都可能引發地區性危機甚至更大規模沖突。
這場遠程空襲,不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一次政治宣示,是力量對抗的延伸,也是地區博弈的縮影。中東局勢已不再是局部沖突,而是多方勢力交織下的復雜博弈。每一次導彈升空、每一架戰機轟鳴,背后都是戰略意圖的釋放與安全格局的重構。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以色列的突襲行為雖聲勢浩大,但能否真正壓制胡塞的反制能力,仍存諸多未知。而胡塞是否會在壓力之下失控升級,也牽動著全球神經。中東這盤棋,遠未進入收官階段,任何一步走錯,都可能引發不可逆的后果。
在這場看似遙遠的沖突中,中國的立場始終堅定明確。維護地區和平、推動對話協商、保障全球能源通道安全,是中國始終倡導并積極踐行的外交原則。
面對紛繁復雜的中東局勢,中國不選邊站隊,而是選和平發展;不鼓勵對抗,而是推動共贏。當戰火尚未熄滅,和平的聲音就更顯珍貴。未來的中東,或許仍風云變幻,但和平的希望,不能熄滅。
信息來源:
[1] 胡塞武裝導彈襲擊以色列 紅星新聞
[2]以色列空襲也門胡塞武裝控制區重要港口和能源設施 北青網
參考資料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