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格局深刻演變的當下,文明如何共處,成為一個關乎人類未來的重大課題。
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一倡議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加強國際人文交流。
仲夏時節,約300位國際嘉賓將齊聚尼山,參加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共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這一源自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總結的處理不同文化關系的箴言,如今成為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表達,也是中國對文明沖突論的最有力回應。它體現了倡導互相尊重、合作共贏的鮮明態度,為動蕩中的世界貢獻東方智慧。
尼山論壇“論什么”?歸根到底,論的是文明多樣性的價值。不同于一元化的文化優越論,論壇始終倡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正如一位非洲學者所言,“尼山讓我看到,不同文明不是高下之分,而是各有貢獻。”這是一種遠離傲慢、尊重差異的態度,也是論壇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學者彭國翔提出“理一分殊的多元主義”,儒家歷史上吸收佛道二教而有宋明理學的出現,吸收西方哲學與文化而有現代新儒學的出現。中國在中東的調解實踐,正是“不改變他者,只尋求共存”的當代演繹。
尼山論的是全球治理的可能性。在人工智能、氣候變化、貧富差距等全球性議題面前,任何文明都不可能獨善其身。論壇通過設置“文明的起源與未來發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在全球現代化進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視野下的家庭意義與社會發展”“人工智能發展與人類文明走向”“齊魯文化與世界文明”等分議題,積極探索新技術和新倫理的平衡點,通過這樣的討論對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具有啟發意義。
尼山論的是中國方案的提出。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差異之別。近年來,“全球文明倡議”不斷被寫入論壇宣言和多邊合作文件。它強調“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為當代國際秩序注入新的價值取向。有輿論認為,尼山正在成為中國向世界提供公共產品的重要平臺。從“孔子之道”到“和而不同”,再到“共商共建共享”,論壇一以貫之地表達中國文明的包容精神。
尼山論壇還討論了未來議題。青年議題、數字文明、可持續發展等,都是通往未來的橋梁。正如主流媒體評價:“尼山不是一場學術活動,而是一個面向未來的開放實驗場?!?/p>
如果說文明的沖突是人類共同的憂慮,那么文明的對話就是人類共同的希望。不同文明應在平等對話中互學互鑒,共同推動人類進步。尼山論壇所論,不僅僅是理念,也是一種實踐:讓對話成為習慣,讓共識成為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