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豐滿區的干休所里,97歲的韓景俊老人推著輪椅在院子里散步,看著胸前的勛章出神。從抗日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他的人生軌跡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生動詮釋著“忠誠”二字。這位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兵,不僅在戰場上用熱血捍衛山河,更在晚年將紅色精神播撒進下一代心中。
1928年6月,韓景俊出生于河南清豐一個普通農家。在日軍侵略暴行下,他家的房屋被炸毀,家人被迫流離失所,靠樹葉、野菜充饑。每當糧食快成熟時,日軍、漢奸和土匪就會上門搶奪。一次,他親眼看見日軍為了搶糧食毒打村民,幼小的心靈被深深刺痛,“讓全天下窮苦人不再受欺負”的念頭從此生根發芽。
1944年,16歲的韓景俊瞞著家人報名參軍。那時他個子瘦小,擔任通信員,負責穿越日軍封鎖線送信。一次送信任務中,他在途中聽見日軍巡邏隊的皮靴聲,情急之下跳進臭水溝,直到夜幕降臨才爬出泥濘水溝繼續趕路。“那時沒想過怕,就想著信必須送到,不然我們就打不了勝仗。”回憶起這段經歷,老人這樣說,“那個時候不怕死,就怕完成不了任務!”
1946年,18歲的韓景俊和戰友們接到押運物資的任務,隊伍突然遭遇大股敵軍包圍,班長中彈受傷,彈藥也所剩無幾。危急關頭,他提議用物資箱圍成掩體,和戰友們從敵人火力薄弱處突圍。“當時只想著保住戰友的命。”韓景俊說,“我本以為丟了這么多物資會受到懲罰,沒想到回到營地,連長不但沒有罰我,反而夸獎我,說我干得好,保住了戰友的命。”
年輕時的韓景俊。
1949年進軍大西南時,韓景俊所在部隊和敵軍精銳部隊遭遇,在敵眾我寡的局面下,看著身邊戰友一個個倒下,他端起步槍就往前沖。“整個連都打紅了眼,敵人一看我們不要命,嚇得往后撤。”韓景俊和戰友們一鼓作氣端掉敵人老巢。這場戰斗從劣勢轉為大勝,成為韓景俊記憶中“最解氣”的一仗。
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在駐防時遭遇敵軍空襲,工事被炸毀,腰部和雙腿被埋在瓦礫下。“當時覺得自己完了,后來被戰友扒出來,腿就落下了病根。”提起殘疾的雙腿,韓景俊總是挺直腰板:“這是跟敵人拼命后的勛章!”
1980年,退役后的韓景俊在吉林省軍區吉林離職干部休養所里生活,他始終保持軍人本色,主動參與營區建設,為中小學生講國防教育課。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韓景俊克服身體不適,將紅色故事帶到了吉林市豐滿區白山鄉中心小學,為全校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好好學習、報效國家的種子。“戰友們睫毛上結著冰碴,餓了就抓把雪吃,但沒有一個人當逃兵……”韓景俊的生動講述讓孩子們聽得熱淚盈眶。
如今,老人的三個子女中兩個參軍、一個從警,孫輩們也在各自崗位上貢獻力量。他常對晚輩說:“現在日子好了,但不能忘了過去的苦,每個人都要立足崗位,好好工作,報效國家!”
從通信員到軍分區顧問,從戰場到課堂,韓景俊用一生書寫著“忠誠”二字。當被問及戰爭中最怕什么,他沉思片刻后說:“最怕戰友倒下,最怕沒能守住祖國的土地。”(文/崔釋遠 圖/李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