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全國鐵路暑運大幕正式開啟。在昆明南站,人潮如織,熱鬧非凡。候車大廳被云南民族文化元素與特色花卉精心裝點,身著五彩斑斕民族盛裝的各族群眾歡聚一堂,載歌載舞,以最熱烈的方式迎接八方游客。昆明南站化身民族文化交融的“金色大廳”,多姿多彩的民族元素如彩虹交匯,高鐵動車組變身移動的“民族文化博物館”——這鮮活場景背后,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邊疆的生動實踐,也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在云嶺大地結出的新碩果。
云嶺大地千峰秀,鐵軌蜿蜒萬象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云南正以鋼軌為筆、以山河為卷,繪就一幅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瑰麗圖景。
同創共建 民族團結之花更艷麗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彝族歌手高亢的歌聲引得旅客紛紛駐足。來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舉著手機全程直播:“還沒上車就感受到云南的民族風情,這趟旅行太值了!”
云南,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早已成為眾多國內外游客心馳神往的詩和遠方。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期間,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昆明局”)預計發送旅客超2600萬人次,同比增長8.3%。一列列高鐵動車組列車宛如流動的民族文化長廊,載著八方游客駛向迪慶、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旅游熱門目的地。
麗江站黨支部書記朱江林深有感觸:“前幾年,旅客問得最多的是‘哪里買氧氣瓶’,現在更多人關心哪個村寨的節慶最熱鬧。”
“這個暑假,我們打算在云南待上一個月,去村子里面住上一段,帶孩子好好體驗下云南的火把節。”來自江蘇的黃女士一家四口對此次云南之行充滿期待。
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立足省情特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整合民族團結進步聯創共建資源,強化路地協作共建,7月1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牽頭,國鐵昆明局攜手昆明市、玉溪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市、迪慶藏族自治州,在全國率先成立9州(市)1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當天,在昆明南站,簽約各方在八方游客的見證下,共同簽署共建共創協議,啟動“團結花開 一路芬芳”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活動,讓云嶺大地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再添新動力。
“你看,國歌的作者聶耳是玉溪人”“白族的扎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當天,在候車大廳展示的9州(市)1局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宣傳展板和展臺前,吸引不少旅客駐足觀看。結合暑運工作啟動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當天組織開展了紅歌聯唱、民族歌舞展演、創建成果觀摩等一系列活動,讓遠道而來的八方客人對云嶺大地的民族團結更有直觀感受。
齊心協力 民族團結之根更扎實
如今,隨著“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末,云南鐵路通車里程已超50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超1170公里。全省16個州(市)中,已有14個通動車。在彩云之南廣袤的大地上,一條條鐵路蜿蜒穿梭于山川之間,一列列帶著希望的高鐵動車飛馳在崇山峻嶺,連接起城市與鄉村,更緊密地系起了各族人民的心,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實紐帶。
徐曉慶是土生土長的寧洱人,當了9年列車乘務員的她,在中老鐵路開通前夕,毅然申請回到家鄉,到寧洱站工作。
2021年12月3日,這是一個讓寧洱人民銘記的日子。中老鐵路如一條鋼鐵巨龍,帶著希望與夢想,開進了茶鄉。截至今年5月,中老鐵路全線累計發送旅客已突破5300萬人次,最高單日旅客發送量達9.1萬人次。它不僅深度聯通中國境內31個省(區、市),更將輻射效應延伸至“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地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脈。這條國際物流“黃金通道”釋放的巨大紅利,讓沿線各民族搭上了“幸福快車”。
國鐵昆明局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站創建與深化“金花”服務文化品牌創建相結合,總結提煉出“技能有真金、服務細如絲、用心傳幫帶”等服務理念,組建“石榴紅”等服務隊,車站服務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金花”服務貫穿旅客旅途全過程。
如今,徐曉慶每天忙碌于幫助各族旅客購票、改簽車票、引導旅客乘車、用民族語言提示鐵路乘車注意事項等工作。雖然工作辛苦,但她卻充滿了成就感。“我的每一份付出都在為家鄉的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貢獻力量,這是一件幸福的事。”
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在推動云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據顯示,2024年國鐵昆明局累計發送旅客超1億人次,同比增加1000多萬人次,增長11.3%。路地聯動共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聯創共建,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有效實踐路徑。此次9州(市)1局締結同創共建聯盟,加強溝通聯系,形成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不僅推動了鐵路沿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是共同把鐵路真正打造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和諧線”“發展線”“風景線”“富裕線”,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了云南力量。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創建工作更加注重“有形有感有效”。通過實施“枝繁干壯”“幸福花開”“石榴紅”等工程,以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和興邊富民行動等重點工程項目,持續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等主題活動,推動黨的民族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各族群眾深刻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目前,云南全省已累計創建137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數量居全國前列,“邊疆”成為了開放前沿,“民族”成為了發展優勢。
近年來,國鐵昆明局始終將黨的民族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鐵路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各方面,主動創新實踐,深度融入云南“枝繁干壯”“石榴紅”等工程,積極參與“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品牌打造,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創新表達形式,持續打造外美內實、富有內核的民族文化“集群”,在鄉村振興、公益服務、鐵路建設、經濟發展等重點任務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一條條“動力線”“經濟線”“富民線”在云嶺大地不斷延伸。
聚焦主線 民族團結之果更豐碩
“云南鐵路90%以上分布在民族地區,我們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主線,突出‘一線一風景、一車一特色、一站一主題’,持續打造‘3426’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格局。”國鐵昆明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唐曉燕介紹。通過打造中老鐵路玉磨段、麗香鐵路、昆玉河鐵路3條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線,昆明至麗江、西雙版納、香格里拉、河口北4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列車,以及昆明站、紅河站、寧洱站等26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站,以點畫線、連線成面,有效釋放鐵路強大的連接力、輻射力和服務力,融入并服務好云南各民族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讓鐵路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鐵紐帶”和“連心橋”。
隨著云南“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的完善延伸,以及中老鐵路、大麗香鐵路列車的加密開行,云南鐵路這張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網絡紐帶正不斷延伸。在磨憨鐵路口岸,熟悉老撾語的客運員張蕊每天要接待十余個跨國旅游團,她說:“很多東南亞游客專門來體驗我們的民族主題列車。”
千里鐵道線上,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從“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的歷史到“八出省五出境”的現代鐵路網,云南用鋼鐵軌道鋪就民族團結進步之路。
當高鐵動車穿越崇山峻嶺的瞬間,窗外掠過的不僅是山川美景,更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攜手邁向現代化的時代畫卷。正如一位藏族老人在旅客留言簿上寫的那樣:“車輪滾過的地方,民族團結的種子正在開花結果。”
今天,從高原雪山到熱帶雨林,從茶馬古道到現代高鐵,云南正通過路地聯創共建的生動實踐,凝聚起云嶺各族群眾同奮斗共進步之力,用獨具風情的七彩之筆,書寫著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壯美篇章,讓路之所達一路芬芳一路歡。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楊燕明
國鐵昆明局供圖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