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參賽次數選手排行榜,faker又是第一,LPL跌出前10,隨著2025年MSI(季中冠軍賽)的臨近,關于各大賽區頂級選手的討論再次升溫,近日有外媒統計了歷屆MSI參賽次數最多的選手榜單,其中T1傳奇中單Faker以8次參賽穩居榜首,成為賽事歷史上的絕對“常客”。
緊隨其后的是歐洲賽區的Caps(6次)、以及來自PCS的Maple和Betty(各5次),名單中也不乏現役實力選手,如Gumayusi、Keria、Oner等,他們均以4次參賽躋身前列,然而,在這個看似星光熠熠的榜單中,一個細節卻引發了不少LPL粉絲的唏噓,十名參賽次數最多的選手中,居然沒有一位來自LPL。這個結果出人意料,也讓人不得不思考背后的原因。
從歷史角度來看,LPL一直是MSI的強力競爭者,自2015年賽事設立以來,IG、EDG、RNG、JDG等強隊都曾代表賽區出征,并取得過三次MSI冠軍,但與LCK的“鐵王座”Faker相比,LPL的代表選手卻頻繁更迭,鮮有選手能夠連續多年穩定登場,這種情況既與LPL的激烈競爭環境有關,也反映了賽區內部的更新換代速度之快。
以RNG為例,盡管他們在MSI賽場上戰績輝煌,甚至三次奪冠創下歷史記錄,但每次出征陣容多有變化,Uzi、Xiaohu、Ming、Wei等人輪番登場,卻未能在MSI舞臺上積累出足夠的參賽次數,相比之下,Faker多年來始終堅守T1,即使在隊伍低谷期也未曾離開,這種穩定的職業軌跡使他得以反復代表賽區參賽,最終累積出8次參賽的驚人數據。
此外,LPL也更加重視年輕人才的培養和替換,每年的轉會期都會帶來大量陣容變動,這種“優勝劣汰”的機制雖有助于保持賽區競爭力,卻也讓明星選手很難長期穩固一線位置。這或許是LPL缺乏MSI常駐選手的另一重要原因。
從競技成績來看,LPL并不落后,但在選手穩定性與“品牌選手”培養方面,仍與LCK存在一定差距,Faker之所以成為“電競活化石”,不僅因為實力,更因為他背后所代表的傳承與堅守,對于LPL而言,如何在成績與傳承之間找到平衡,或許是下一階段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MSI即將打響,今年是否有LPL新星能夠打破這一“榜單缺席”的尷尬局面,也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而未來,又是否會有屬于LPL的“Faker式人物”誕生?時間會給出答案,對此你們有什么想吐槽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