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特朗普在7月9日截止日前向14國發出關稅信函,信函內容則通過其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公布。
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對這些與美國關稅談判進度緩慢的國家的輸美商品加征25%至40%不等的關稅。
若目標國家提高對美關稅,美國將在原稅率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例如日本若加征5%,美方將回擊至30%);若通過第三國轉運的商品將面臨更高關稅(如經越南轉運需繳40%)。
特朗普在信函中表述,企業若在美國境內生產商品就能避免關稅,意圖吸引海外制造業向美國轉移。
特朗普還聲稱,若相關國家消除對美貿易壁壘,稅率可能下調;反之可能上調。
為何是這14國?
首先,這14國多為亞洲制造業國和資源輸出國。
日韓是美國第六、七大貿易伙伴,2024年對美出口額達2800億美元,主要涉及汽車、半導體等高附加值產品。
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是電子、紡織產業鏈關鍵環節,美國依賴還其半導體(馬來西亞對美出口180億美元芯片)和農產品。
南非則供應美國50%的鉑金。
而老撾、緬甸則因發展水平較低,缺乏議價能力被征收最高稅率40%。
其次,美國與這14國的談判進展滯后。韓國總統李在明稱雙方“不確定想要什么”,日本首相石破茂堅持“捍衛利益”。
4月宣布“對等關稅”后,美國僅與英國、越南達成初步協議,而日韓、印尼、南非等談判陷入僵局。
目前,美國關稅談判的重點在三個方向,一是加墨這兩個美國鄰國,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與美國經濟關系最為緊密;二是中國;三是歐盟。
特朗普這次發出關稅信函,一方面是為了展示7月9日截止日的嚴肅性,一方面也是殺雞儆猴,為重點方向的貿易談判對手施加壓力。
同時,特朗普還將貿易協議的截止日期延遲到了8月1日,增加了討價還價的空間。
信函發出后,韓國、南非承諾加強談判,但質疑稅率合理性(南非稱已對77%的美國商品免關稅)。歐盟稱爭取本周達成協議,印度已向WTO申報報復性關稅。
距離延遲后的8月1日截止日不足一個月,14國需在此間決定是否接受美方條件。
若多國實施反制,可能引發全球貿易鏈式衰退,加劇通脹壓力。
特朗普此次針對14國的關稅行動,旨在以“極限施壓”加速貿易談判,重點打擊亞洲供應鏈及資源國。其策略暴露了美國對縮小貿易逆差和重塑制造業回流的迫切性,但代價可能由全球產業鏈及美國消費者共同承擔。
未來一個月將成為多國貿易博弈的關鍵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