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首富,是硅谷的精神圖騰,是“火星夢”的代言人。但沒人想到,這一次,他瞄準的是白宮。
2025年7月5日,美國政壇一顆“超級核彈”悄然引爆。埃隆·馬斯克,那個曾讓火箭垂直回收、讓電動車成為潮流、讓星鏈覆蓋全球的男人,忽然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fā)布了一句話——“我宣布成立‘美國黨’。”
這事兒剛出來,大伙兒都當個笑話看。一個成天琢磨著上火星的商人,跑來摻和地球上的政治,這不是胡鬧嗎?結(jié)果英國《獨立報》的民調(diào)一出來,所有人都笑不出來了。
一個名字剛喊出來、八字還沒一撇的新黨,四成美國人居然說“可以有”。其中14%鐵了心要投,22%說“我再瞅瞅”。這等于說,馬斯克憑著一句話,就讓美國兩大政黨腳下的地基,裂開了一道深不見底的口子。
這不是馬斯克有多神,而是民主黨和共和黨這對老冤家,真的把人們給惡心透了。
這些年,美國社會活像一個巨大的精神病院。民主黨和共和黨,除了在“如何搞垮對方”這件事上能達成共識,其他所有事都能吵翻天。從孩子在學校讀什么書,到你生病了該找誰報銷,幾乎沒有一件事能好好談。
民主黨那頭,像個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在各種文化議題上一路向左狂奔,把那些講究實際、作風傳統(tǒng)的老藍領(lǐng)和中間派,遠遠甩在了身后,讓他們覺得自己像個外人。共和黨這邊呢,自從特朗普時代之后,就成了民粹主義的大本營。雖然嗓門大、能來事兒,但那種越來越保守、甚至有點排外的姿態(tài),也讓年輕人和科技新貴們敬而遠之。
結(jié)果就是,一大批美國人發(fā)現(xiàn)自己里外不是人。他們既看不慣民主黨的“白左”做派,也受不了共和黨的“紅脖”氣息。他們就像一群被父母拋棄的孩子,站在政治的十字路口,茫然四顧。
這個巨大的政治真空,就像一個熟透了的桃子,正好被馬斯克這只“過江龍”一口叼住。他那張什么都敢說的大嘴,那種“老子想干就干”的勁頭,反而成了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馬斯克跟所有傳統(tǒng)政客都不一樣。他不是從社區(qū)議員一步步往上爬的,背后也沒有盤根錯雜的黨派勢力。他的本錢,是他自己。
他最大的武器,就是那個幾乎成了他私人廣播站的X平臺。傳統(tǒng)政客想上個頭條,得求爺爺告奶奶,看媒體臉色。馬斯克呢?自己動動手指發(fā)個帖,幾分鐘內(nèi)就能引爆全球輿論,直接跟幾億人對話。這種不經(jīng)過中間商的“直銷”能力,是所有政客夢寐以求的。
其次,他本人就是個超級流量IP。特斯拉、SpaceX、星鏈,這些名字本身就代表著未來、顛覆和想象力。他不需要競選口號,他自己就是行走的口號。無數(shù)年輕人把他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當圣經(jīng),自然也愿意相信他能給死氣沉沉的政治帶來點新東西。
說白了,馬斯克搞政治,用的不是傳統(tǒng)政客那套握手、演講、拉票的笨功夫,而是他最熟悉的互聯(lián)網(wǎng)打法:找到用戶痛點(對兩黨失望),打造爆款產(chǎn)品(美國黨),然后用個人品牌和流量思維,對整個舊體系進行一次野蠻的“降維打擊”。他所謂的“代表80%的中間派”,雖然數(shù)字夸張,但精準地抓住了那種“天下苦兩黨久矣”的集體情緒。
馬斯克這顆重磅炸彈一扔出來,最睡不著覺的,恐怕就是特朗普了。這位總統(tǒng)的反應(yīng),簡直可以寫進教科書。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破口大罵,而是發(fā)表了一篇情真意切的長文,字里行間全是“心痛”。他說,“看到馬斯克徹底脫軌,我很難過”,活像一個看著好友誤入歧途的痛心長輩。
他還“委婉”地解釋了兩人為啥鬧掰:一是我在任時沒慣著你特斯拉的生意,二是我沒讓你的人去管NASA。最后還升華了一下主題:“我的首要任務(wù),是保護美國公眾。”
瞧瞧這水平。不直接攻擊,反而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為國為民、不得不犧牲朋友感情”的悲情英雄。既安撫了中間派,又暗中給馬斯克定了性:一個為了個人私利而背叛朋友的人。這里面既有高超的政治手腕,也藏著一絲深深的忌憚。特朗普心里清楚,馬斯克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非人類”,手里捏著什么牌,誰也摸不透。這種“以退為進”的老辣,恰恰說明他把馬斯克當成了一個絕不能輕易激怒的對手。
特朗普懂得克制,但共和黨內(nèi)的其他人可沒這么好的脾氣。一些強硬派官員已經(jīng)放出狠話,要讓馬斯克“成為一個沒有國家的人”。這種氣急敗壞的威脅,恰恰暴露了他們內(nèi)心的恐懼。他們怕的不是馬斯克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那股足以掀翻牌桌的力量。
更讓他們頭疼的是,叛徒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內(nèi)部。前白宮官員斯卡拉穆奇、億萬富翁馬克·庫班這些重量級人物,已經(jīng)公開站出來力挺馬斯克。這就像在共和黨本就流血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這意味著馬斯克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背后可能迅速集結(jié)起一股強大的、反建制的政治與資本聯(lián)盟。這根釘子,不偏不倚,正好插進了整個美國政治建制派的心臟。
盡管馬斯克聲勢浩大,但他想把“美國黨”從一個概念變成現(xiàn)實,還是困難重重。
美國的兩黨制就像一個設(shè)計精密的鐵桶陣,從法律、資金到媒體、選區(qū)劃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被設(shè)計成專門用來絞殺“第三者”的陷阱。想光靠人氣和鈔票就沖破這堵墻,無異于癡人說夢。
更要命的是,一旦民主黨和共和黨發(fā)現(xiàn)這個“第三者”真能威脅到自己的生存,他們很可能會立刻放下成見,聯(lián)手先把他掐死再說。這在美國歷史上,不是沒有發(fā)生過。
但無論“美國黨”的結(jié)局如何,這件事本身,已經(jīng)讓美國政治再也回不去了。它像一場無法控制的化學實驗,把“科技顛覆”和“資本意志”這兩種最不穩(wěn)定的催化劑,倒進了美國民主這個本就渾濁的燒杯里。
有人害怕這是資本對民主的公然篡奪,也有人期待這是打破僵局的最后機會。
馬斯克會不會贏,沒人知道。但他已經(jīng)把一瓶不穩(wěn)定的試劑,倒進了美國這杯水里。接下來,是爆炸,還是沉淀,我們都是見證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